[发明专利]一种大黄提取物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474505.4 | 申请日: | 2019-06-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2567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27 |
发明(设计)人: | 颜璐;宋敏;姚仲青;李鹏;贺俊杰;金晓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扬子江药业集团上海海尼药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36/708 | 分类号: | A61K36/708;A61P1/00;A61P31/00;A61P35/00;A61P9/00;A61P29/00;A61P1/16;A61P39/06;A61K12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精金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70 | 代理人: | 严令耕 |
地址: | 201318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大黄 提取物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黄提取物的制备方法,步骤如下:将熟大黄药材粉碎成最粗粉,用水加热回流提取2‑4次,每次1‑2h,每次6‑10倍量水,首次多加2倍量,滤过,合并滤液,浓缩至密度1.10‑1.15g/ml(60℃),放冷,加入2‑6倍体积量的乙醇,醇沉12‑36小时,醇沉物备用,醇沉上清液减压回收乙醇至无醇味(密度为1.10‑1.15g/ml(60℃)),用1‑3倍体积量的乙酸乙酯萃取2‑6次,合并乙酸乙酯层萃取液,回收乙酸乙酯后得没食子酸部位,与醇沉物混合均匀,减压(60℃)干燥,粉碎,得大黄提取物,该方法可有效提取出大黄中具有保肝利胆的有效成分,作为大黄的有效部位应用于药品制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大黄提取物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大黄(Rhubarb)为历代医家本草和历版《中国药典》收载的常用中药,是传统泻下类中药的代表,来源于蓼科植物掌叶大黄Rheum palmatum L.、唐古特大黄RheumtanguticumMaxim.exBalf.或药用大黄Rheum officinaleBaill.的干燥根及根茎。大黄具多类药效活性成分,其中以蒽醌类、二蒽酮类、茋类、鞣质和多糖类成分,主要有调节胃肠功能、抗病原微生物、抗肿瘤、保护心脑血管、抗炎、保肝及抗衰老等多种药理活性作用。
鞣质类: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大黄泻下以外新功效的深入研究,特别是大黄鞣质降低血清尿素氮活性的发现,使得大黄鞣质的化学成分研究不断深入。鞣酸等是良好的自由基活性氧的清除剂,国外对大黄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表明,经各种层析柱从大黄水提物中得到一淡褐色粉末,相对分子质量约2800的缩合型鞣质。
多糖类:多糖类是大黄的另外一类重要组分,从大黄根及根茎中得到DHP-I和DHP-2两种酸性多糖,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11000和25000。TLC和GC分析表明2种多糖的糖组成完全相同,主要由葡萄糖、半乳糖、阿拉伯糖、鼠李糖、来苏糖、木糖、葡萄糖醛酸、半乳糖醛酸组成。
蒽醌、蒽酮类:是大黄中的一类主要活性成分,具有泻下、抗菌活性。
二苯乙烯类:是大黄的一类重要成分,具有显著的抗清除自由基、抗衰老的作用。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大黄药理作用主要有调节胃肠功能、抗病原微生物、抗肿瘤、保护心脑血管、抗炎、保肝及抗衰老等作用。
目前大黄提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蒽醌含量偏高,导致副作用增加;而没食子酸含量偏低,保肝利胆的效果不明显。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大黄提取物的制备方法。
技术方案:一种大黄提取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①将熟大黄药材粉碎成粗粉,用水加热回流提取,滤过,合并滤液;
②将合并的滤液减压浓缩,得水提浓缩液,放冷;
③加入乙醇,醇沉,醇沉物备用;
④醇沉上清液减压回收乙醇至无醇味,得醇提浓缩液;
⑤醇提浓缩液用乙酸乙酯萃取,合并乙酸乙酯层萃取液,回收乙酸乙酯后,与醇沉物混合均匀,减压干燥,粉碎,得大黄提取物。
所述的大黄提取物的制备方法,所述的步骤①,大黄原料与水之比为1︰6-1︰10;提取次数为2-3次;提取时间1-2小时。
所述的大黄提取物的制备方法,所述的步骤②,水提浓缩液的密度为1.10-1.15g/ml(60℃)。
所述的大黄提取物的制备方法,所述的步骤③,乙醇加入量为浓缩液体积的2-4倍量,醇沉时间为12-24小时。
所述的大黄提取物的制备方法,所述的步骤④,醇提浓缩液的密度为1.10-1.15g/ml(6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扬子江药业集团上海海尼药业有限公司,未经扬子江药业集团上海海尼药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7450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消痤祛疹膏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提高抗感胶囊中芍药苷含量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