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受电弓疲劳试验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10474910.6 | 申请日: | 2019-06-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82230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02 |
发明(设计)人: | 杨龙;阳光武;车承牮;肖守讷;杨冰;朱涛;戎有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3/36 | 分类号: | G01N3/36 |
代理公司: | 成都点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32 | 代理人: | 葛启函 |
地址: | 610031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受电弓 环形钢索 立柱式支架 主动滑轮 疲劳试验装置 从动滑轮 空气管路 悬臂滑轮 定滑轮 滑轮组 碳滑板 调速电机 间隙配合 疲劳试验 升弓气囊 试验技术 随机振动 安装座 试验台 小滑轮 作动器 侧壁 铰链 轮轴 气缸 绕过 转轴 配合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受电弓疲劳试验装置,属于受电弓试验技术领域。环形钢索设置在立柱式支架一和立柱式支架二之间,立柱式支架一与立柱式支架二相对的方向的侧壁设有悬臂滑轮座,定滑轮和从动滑轮通过轮轴与悬臂滑轮座固定。调速电机的转轴上设有主动滑轮,主动滑轮和定滑轮通过铰链配合。受电弓的碳滑板设置在环形钢索下方,升弓气囊端部与空气管路相连,空气管路另一端与气缸相连,滑轮组的两个小滑轮和环形钢索间隙配合,安装座固定在随机振动试验台的作动器上。环形钢索一端绕在主动滑轮一上,另一端绕在从动滑轮上,环形钢索的下部还绕过滑轮组并与受电弓的碳滑板接触;用于受电弓疲劳试验。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受电弓试验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受电弓疲劳试验装置。
背景技术
受电弓是电力牵引机车从接触网取得电能的电气设备,安装在机车或动车车顶上。受电弓可分单臂弓和双臂弓两种,均由碳滑板、上框架、下臂杆(双臂弓用下框架)、底架、升弓弹簧、传动气缸、支持绝缘子等部件组成。为保证牵引电流的顺利流通,受电弓和接触线之间必须有一定的接触压力,静态接触压力一般为70N或90N。
随着列车不断地提速,车辆的运行环境越来越恶劣,受电弓与接触网之间的振动变得更加强烈,使受电弓所受的随机振动载荷急剧增加,以往容易被忽视的受电弓振动疲劳问题日益显现,因此受电弓的振动疲劳问题越来越受到广泛的重视。为了更加准确和高效的预测受电弓的随机振动疲劳寿命,进行受电弓随机振动疲劳试验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这将保证车辆安全可靠的运行,减少事故的发生,同时也可以提高受电弓的设计水平、延长使用寿命,增强了我国高速车辆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不仅具有深远的理论意义,而且也具有重大的应用价值和经济效益。
目前,我国铁路系统普遍配备的受电弓试验台,多属于人工型或半自动型,测试操作繁琐、不能够快速准确、便捷地测试受电弓的疲劳性能。如一种受电弓试验台的升降装置(CN 201420806305.7),依靠电机的正反转驱动卷筒从而带动钢丝绳移动,钢丝绳与受电弓的碳滑板接触来模拟线路弓网受载,有效防止了钢丝绳松散以及乱绳现象,保证了钢丝绳和受电弓碳滑板的紧密接触,但是电机正反转只能模拟受电弓的升弓和降弓过程,无法模拟受电弓持续的受流过程,而且无法模拟接触网传递给受电弓的随机振动载荷。一种压臂式受电弓试验台(CN 201120107183.9),可以很好地测试受电弓拉力与位置、高度与试件特性曲线,检查结果更为准确,但是此专利只能用于检测压臂式受电弓的实际受力和特性曲线,无法对受电弓施加摩擦力和随机振动激励。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受电弓疲劳试验装置,它能有效地模拟受电弓在线路上的真实受力状态,重现受电弓的疲劳破坏过程。
本发明的目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受电弓疲劳试验装置,包括模拟升弓机构,受电弓弓头和作动器,模拟升弓机构的三脚支座与地面固定,其升弓气囊尾端通过空气管路与空气电磁阀的出口相连,空气电磁阀的进口通过空气管路与空气压缩机的气缸相连;所述模拟升弓机构的前、后两侧分别设有立柱式支架二和立柱式支架一,以两个所述立柱式支架之间的连线为中轴线,在所述立柱式支架一的左侧设有调速电机,所述调速电机的转轴与主动滑轮通过平键固定;所述立柱式支架一与立柱式支架二相对的方向的侧壁设有悬臂滑轮座,定滑轮通过轮轴与悬臂滑轮座固定,所述主动滑轮的轴与定滑轮的轴两轴之间通过铰链配合,水平设置;立柱式支架二与立柱式支架一相对的方向的侧壁设有悬臂滑轮座,从动滑轮通过轮轴与悬臂滑轮座固定;所述模拟升弓机构前方与立柱式支架二之间设有作动器,作动器的顶部设有滑轮组安装座,滑轮组通过立式支架与滑轮组安装座固定;所述主动滑轮与从动滑轮之间设有环形钢索,受电弓弓头的碳滑板设置在环形钢索的下方,并通过固定滑轮组与随机振动试验台的作动器结合。
所述环形钢索为环形的钢丝绳,一端绕在主动滑轮一上,通过定滑轮和主动滑轮压紧驱动,另一端绕在从动滑轮上。环形钢索的下部还绕过滑轮组并与受电弓的碳滑板接触。所述主动滑轮和定滑轮之间通过铰链固定,它们之间的间隙与环形钢索过盈配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交通大学,未经西南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7491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