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防眩膜及具有此防眩膜的偏光板有效
申请号: | 201910475102.1 | 申请日: | 2019-06-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1900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31 |
发明(设计)人: | 范纲伦;陈威宪;游国轩 | 申请(专利权)人: | 明基材料有限公司;明基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5/02 | 分类号: | G02B5/02;G02B5/3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121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防眩膜 具有 偏光 | ||
本发明公开一种防眩膜及具有此防眩膜的偏光板,该防眩膜包含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基材及防眩层,其中该防眩层包含丙烯酸系黏结剂树脂及有机微粒子,其中该防眩层在相邻基材的界面形成相溶子层,该相溶子层将有机微粒子上推至防眩层上部以形成具凹凸表面的防眩子层,其中该相溶子层平均厚度占该防眩层厚度的至少40%;且该防眩子层平均厚度与该有机微粒子粒径比值介于0.45至1.1之间。本发明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为基材的防眩膜,能在未减少防眩层厚度下仍提供令人满意的雾度、光泽度及防眩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用于影像显示设备的防眩膜及含此防眩膜的偏光板。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技术的日益蓬勃发展,例如,液晶显示器(LCD)、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OLED)等影像显示设备,对于显示器的性能如高对比度、广视角、高辉度、薄型化、大型化、高精细及附加功能多元化的需求已被广泛提出。
一般显示器的使用环境大多存在外部光源,其会在面板表面产生反射效果而有眩光等现象,进而降低视觉感官的观赏效果,因此在显示器表面通常会需要附加具表面处理的光学膜,如防眩膜或抗反射膜等,用以调变光线,减少反射与降低外界杂乱光线的反射光对显示影像的影响。
为使防眩膜在明室环境下具有优异的防眩性,并在暗室环境下具有高对比度度,目前已知可使用小粒径有机微粒子开发低雾度防眩膜以达到高对比度度的方法。在相关技术中已建议在三乙酰纤维素(Triacetyl cellulose,TAC)膜上涂覆有机微粒子及纳米粒子,藉由凝聚体的产生,使有机微粒子于涂布时在膜面形成平缓的凹凸结构以提供防眩性并达成低眩光效果,然而因微粒子的凝聚不易控制,易造成防眩性降低或眩旋光性提高。
此外,TAC膜虽具有良好的透光性与韧性,但因其为天然纤维,黄度较高、易吸湿且耐候性差,不利于对水气敏感的偏光片应用,长时间使用后易使偏光度发生变化。目前,已采用具有较佳耐候性及良好透光性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olyethyleneterephthalate,PET)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 methacrylate,PMMA)膜取代TAC膜作为光学膜的基材。但因PET与PMMA的膜面性质,于涂布有机微粒子时会如史托克斯定律(Stokes’Law)所描述发生沉降现象,造成有机微粒子不易凸出膜面而丧失防眩性,故需降低涂布厚度以使粒子凸出膜面,但减少膜厚可能会衍生光学膜的硬度不充分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出一种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作为基材的防眩膜,其能提供令人满意的防眩性质且不需牺牲防眩层的涂布厚度。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防眩膜,其包含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基材及防眩层,该防眩层包含丙烯酸系黏结剂树脂及多个有机微粒子,其中该防眩层在相邻于基材的界面形成相溶子层,该相溶子层将该多个有机微粒子上推至防眩层上部以形成具凹凸表面的防眩子层,其中该相溶子层平均厚度占该防眩层厚度的至少40%,且较佳为占至少50%。
本发明的防眩膜的较佳实施例中,该防眩子层平均厚度与每一有机微粒子的粒径比值可介于0.45至1.1之间。
在本发明的防眩膜中,该防眩层厚度为可介于4微米(μm)至10微米(μm)之间,且较佳为介于5微米(μm)至9微米(μm)之间,该防眩子层平均厚度可介于0.5微米(μm)至5微米(μm)之间,且较佳为介于1微米(μm)至4微米(μm)之间。
在本发明的防眩膜中,在防眩子层中的该等有机微粒子粒径为介于0.5微米(μm)至6微米(μm)之间,较佳为介于1微米(μm)至5.5微米(μm)之间。
本发明的防眩膜的较佳实施例中,相对于每百重量份的黏结剂树脂,该等有机微粒子的使用量可介于0.3重量份至14重量份之间,尤以0.5重量份至12重量份间为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明基材料有限公司;明基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明基材料有限公司;明基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7510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