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太阳能光伏光热系统及其制作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910475457.0 | 申请日: | 2019-06-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86425B | 公开(公告)日: | 2023-10-27 |
发明(设计)人: | 袁艳平;周锦志;张楠;季亚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H02S40/44 | 分类号: | H02S40/44;H01L31/0525;H01L31/042 |
代理公司: | 成都点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32 | 代理人: | 葛启函 |
地址: | 610031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太阳能 光热 系统 及其 制作 工艺 | ||
一种太阳能光伏光热系统及其制作工艺,属于光伏光热技术领域。该系统腔体内从上到下依次为隔热层、光伏组件、吸热板、换热组件和保温层;其中光伏组件的核心元件为光伏电池,而吸热板采用玻璃基板,由于玻璃基板与硅太阳能电池的材料热膨胀系数相当,当电池工作使其温度升高时,能够减小玻璃基板与硅太阳能电池之间接触面的热应力,避免热应力所造成电池断裂或连接导线脱落的现象,延长了产品的使用寿命;并且通过热熔胶将光伏电池、玻璃基板和微通道换热器进行层压一体化,基于微通道换热器表面平整性和热熔胶的低损失热阻特性,降低了传热板与换热组件之间的热阻,简化了产品的制作步骤,降低了产品的制作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光伏光热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太阳能光伏光热系统及其制作工艺。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科技的飞速发展,能源问题成为了人们最关注的问题。能源作为一个国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能源问题已经成为了制约社会经济发展亟待解决的瓶颈问题。随着煤炭、石油等不可再生能源储量的告急,人们将目光投向了新型可再生能源的理利用,而在所有的新型能源中,太阳能又以其独特的优势成为关注的焦点。
太阳能光伏光热综合利用技术(Photovoltaic/thermal,PV/T)将光伏电池与太阳能集热技术结合起来,在光伏组件通过半导体的“光生伏特效应”利用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时,由集热组件中的冷却介质带走光伏电池产生的热量加以利用,同时产生电、热两种收益的技术。这样不仅可以有效控制光伏电池工作温度问题,提高光电转换效率,延长电池使用寿命,而且能够实现采暖供给,提高太阳能的利用效率。
目前对于太阳能光伏光热系统的研究和应用非常多,现阶段光伏光热系统中通常采用金属吸热板作为光伏电池的基板,然后在金属吸热板背面通过焊接(激光焊、超声波焊)和粘接(导热胶粘贴)方式固定换热管道,通过换热管道内传热介质的流动进行换热,达到回收并利用电池产生热量的效果。然而,传统的系统设计存在不可忽视的问题,最主要的便是热应力问题:由于金属吸热板与光伏电池的材质差异,经过长期的室外运行,光伏电池与金属吸热板之间热膨胀系数不匹配导致二者接触面出现热应力不均的情况,容易导致电池片断裂或连接导线脱落,不仅影响产品的电性能而且也严重缩短了产品的使用寿命。并且,传热管道和金属吸热板之间连接方式会直接影响到光伏组件的工作温度与集热组件的集热效率,使用焊接将换热管道固定在金属吸热板,人工成本较大,耗时较长,焊接位置可能出现破碎;使用粘接将换热管道固定在金属吸热板同时存在人工成本和时间成本较高的问题,且粘接层内部容易产生气泡,会明显影响传热效率。上述缺陷提高了太阳能光伏光热系统的制造成本,降低了产品的光电光热综合输出效率,影响了产品的质量。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太阳能光伏光热系统存在制造成本高、能量利用率低和产品可靠性差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太阳能光伏光热系统。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太阳能光伏光热系统,包括具有容纳空间的外壳,设置于外壳内的保温层,在保温层上表面设置的换热组件,紧贴所述换热组件上表面设置的吸热板,在吸热板上表面设置的光伏组件,在光伏组件与其上方的外壳之间设置的隔热层,所述光伏组件包括光伏电池,在外壳上对应位置具有透光区域,使得太阳光照射到光伏电池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热板作为光伏电池的基板采用玻璃基板,所述换热组件采用微通道换热器,所述光伏电池、玻璃基板和微通道换热器之间都通过热熔胶紧密结合。
进一步地,所述微通道换热器为具有若干细微流道密排结构且通道当量直径在10~1000μm的扁平管,具有表面平整性。
进一步地所述隔热层为空气层。
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太阳能光伏光热系统的制作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在玻璃基板上单面制作硅光伏电池阵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交通大学,未经西南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7545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