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神经监护气管插管在审
申请号: | 201910475700.9 | 申请日: | 2019-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90344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06 |
发明(设计)人: | 翟斌;胡平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康柏医疗器械(惠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M16/04 | 分类号: | A61M16/04;A61B5/0488;A61B5/0492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张艳美;林志荣 |
地址: | 516100 广东省惠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管身 充气套囊 电极连线 气管插管 充气管 气管槽 监护 接触电极 神经 管壁 出口 容纳 伸出 患者组织 规整 贯穿管 擦伤 插管 内置 身管 凸起 外周 线槽 简易 | ||
本发明公开一种神经监护气管插管,包括管身、充气套囊、充气管以及电极连线,充气套囊固定在管身的一端,管身的管壁中开设有气管槽,气管槽的两端分别连接贯穿管身管壁的第一入口与第一出口,充气管容纳在气管槽中且充气管的一端从第一入口伸出而另一端通过第一出口与充气套囊连接,管身的一端还设有接触电极,管身的管壁中还开设有线槽,线槽的两端连接分别连接第二入口与第二出口,电极连线容纳在线槽中且电极连线的一端从第二入口伸出而另一端通过第二出口与接触电极连接。本发明神经监护气管插管通过将管、线内置使得在手术中插入插管时操作更加简易,同时也使得管身的外周更加规整而没有凸起,进一步降低擦伤患者组织的风险,安全性更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神经监护气管插管。
背景技术
神经监护气管插管是一种在预防和处理呼吸道通畅的手术中使用的产品,可提供畅通的病人通气气道,同时该产品也用于与合适的神经监护仪连接,可作为术中监测患者喉肌的EMG信号的一种工具。
神经监护气管插管一般由管身、充气套囊、套囊充气管、接触电极以及电极连线组成。其中管身是主体结构,充气套囊设置在管身的下段并可通过套囊充气管为充气套囊充气使其膨胀而实现插管的定位,而接触电极露出在管身下段,电极连线则用于将接触电极连接至上述的神经监护仪并形成电极回路,当声带肌有肌电颤动时会产生肌电信号,此时接触电极将肌电信号通过界面盒传至肌电显示屏进行放大,然后记录肌电图并报警。
但现有的神经监护气管插管存在有以下缺点:充气管与电极连线露出并固定在管身的外表面,手术时充气管与电极连线要随管身插入患者呼吸道,进入较为困难,同时不规则的管身周面也会提高擦伤患者组织的风险以及感染的可能。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操作更加简易且不易损伤患者组织的神经监护气管插管。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操作更加简易且不易损伤患者组织的神经监护气管插管。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神经监护气管插管,包括管身、充气套囊、充气管以及电极连线,所述充气套囊固定在所述管身的一端,所述管身的管壁中开设有沿轴向延伸的气管槽,所述气管槽的两端分别连接贯穿所述管身管壁的第一入口与第一出口,所述充气管容纳在所述气管槽中且所述充气管的一端从所述第一入口伸出而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一出口与所述充气套囊连接,所述管身的一端还设有接触电极,所述管身的管壁中还开设有沿轴向延伸的线槽,所述线槽的两端连接分别连接贯穿所述管身管壁的第二入口与第二出口,所述电极连线容纳在所述线槽中且所述电极连线的一端从所述第二入口伸出而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二出口与所述接触电极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神经监护气管插管中用于为充气套囊充气的充气管以及为接触电极形成电回路的电极连线不再是贴靠固定在管身的表面,而是将二者分别收纳在了管身的管壁所开设的气管槽与线槽中。这种管、线内置的结构能够减小插管整体的横截面大小,从而在手术中插入插管时操作更加简易,同时也使得管身的外周更加规整而没有凸起,进一步降低擦伤患者组织的风险,安全性更高。
较佳地,所述管身一端的外周贴有导电碳膜来作为所述接触电极。现有的插管除了存在管、线外置的问题之外,还存在另一问题,即现有的接触电极一般为露出的金属导丝或PET印刷电路,它们质地都很硬,容易擦伤患者组织。本发明中利用导电碳膜来作为接触电极,其质地相对要柔软很多,因此能够进一步降低擦伤患者组织的风险。
较佳地,所述导电碳膜的表面设有银质层。增加银质层能够提高接触电极的导电性与探测肌电信号时的灵敏度。
具体地,所述银质层由纳米结构银在所述导电碳膜的表面复合而成。纳米结构银具有优良的杀菌和催化功能,适合在医疗领域中使用,将其复合在碳膜之上能够为插管带来杀菌、催化功能,进一步提高了本插管的安全性。
具体地,所述导电碳膜的两端用软胶布包裹贴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康柏医疗器械(惠州)有限公司,未经康柏医疗器械(惠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7570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