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半导体器件隔离侧墙厚度计算方法及其计算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10476089.1 | 申请日: | 2019-06-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87547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16 |
发明(设计)人: | 张乐成;祁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华力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20 | 分类号: | G06F30/20 |
代理公司: | 上海浦一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11 | 代理人: | 焦天雷 |
地址: | 201203 上海市浦东新区***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半导体器件 隔离 厚度 计算方法 及其 计算 系统 | ||
1.一种半导体器件隔离侧墙厚度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计算量产半导体器件产品表面积;
2)将量产半导体器件产品表面积与隔离侧墙厚度建立第一线性模型;
3)计算控片顶部隔离侧墙和其底部隔离侧墙厚度的差值,将量产半导体器件产品表面积与所述差值建立第二线性模型;
4)计算待产半导体器件产品表面积;
5)将待产半导体器件产品表面积代入第一线性模型获得位于晶舟底部的待产半导体器件产品隔离侧墙厚度;
6)将待产半导体器件产品表面积代入第二线性模型获得位于晶舟底部和顶部待产半导体器件产品隔离侧墙厚度差值;
7)将晶舟底部和顶部待产半导体器件产品隔离侧墙厚度差值与待产半导体器件产品在晶舟中的位置高度形成第三线性模型;
8)待产半导体前产品在晶舟中的位置高度代入第三线性模型计算出晶舟剩余位置隔离侧墙厚度值。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器件隔离侧墙厚度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实施步骤1)时,采用以下步骤计算量产半导体器件产品表面积;
A)通过量产半导体器件产品光罩数据计算得到量产半导体器件产品多晶硅线周长;
B)通过量产半导体器件产品单个成像区的大小计算得到硅片上成像区数量;
C)计算得到量产半导体器件产品表面积。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半导体器件隔离侧墙厚度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实施步骤C)时,采用以下公式计算量产半导体器件产品表面积;
量产产品表面积=单个成像区内多晶硅总周长×成像区数量×多晶硅高度+硅片面积。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器件隔离侧墙厚度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实施步骤2)时,采用以下方式建立第一线性模型;
将量产半导体器件产品表面积与晶舟底部产品的隔离侧墙厚度制作散点图,通过线性拟合建立第一线性模型。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器件隔离侧墙厚度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实施步骤3)时,采用以下方式建立第二线性模型;
将量产半导体器件产品表面积与所述差值制作散点图,通过线性拟合建立第二线性模型。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器件隔离侧墙厚度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实施步骤4)时,采用以下步骤计算待产半导体器件产品表面积;
a)通过待产半导体器件产品光罩计算得到多晶硅线周长;
b)通过待产半导体器件产品单个成像区的大小计算得到硅片上成像区数量;
c)计算得到待产半导体器件产品表面积。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半导体器件隔离侧墙厚度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实施步骤c)时,采用以下公式计算待产半导体器件产品表面积;
待产产品表面积=单个成像区内多晶硅总周长×成像区数量×多晶硅高度+硅片面积。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器件隔离侧墙厚度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实施步骤7)时,采用以下方式建立第三线性模型;
将晶舟底部和顶部待产半导体器件产品隔离侧墙厚度差值与待产半导体器件产品在晶舟的位置高度制作散点图,通过线性拟合建立第三线性模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华力微电子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华力微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76089.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