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汽车热风的防回流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10476269.X | 申请日: | 2019-06-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7334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8 |
发明(设计)人: | 张志雄;李湘华;李军成;冯世光;朱鹃;韦红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P11/00 | 分类号: | F01P11/00;F01P3/18;F01P5/06;F02B29/0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誉威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9 | 代理人: | 席勇 |
地址: | 537005 广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热风 回流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车热风的防回流装置,其设置在冷却系统中,冷却系统包括中冷器设置在汽车的左纵梁和右纵梁之间,且位于前横梁的后面,散热器设置在中冷器的后面以及护风圈设置在散热器的后面,防回流装置包括热风回流上挡板以及热风回流侧挡板。热风回流上挡板设置在冷却系统的散热器的顶部和两侧的上部,热风回流上挡板用以阻挡热风从散热器的顶部和两侧的上部回流至中冷器的前面;热风回流侧挡板设置在左纵梁和右纵梁的凹槽内,热风回流侧挡板用以阻挡热风从左纵梁和右纵梁的凹槽内回流至冷却系统的中冷器的前面。本发明的防回流装置能够有效阻挡纵梁凹槽内热风的回流,减小热风的回流量,从而降低水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汽车冷却系统,特别是关于一种汽车热风的防回流装置。
背景技术
热风回流是指冷却风扇吹出的热空气受到发动机或其他零件的阻挡,通过中冷器、散热器和机舱的间隙返回到中冷器和散热器前,导致进风温度升高,冷却能力下降,引起发动机水温过高。减少和消除热风回流能有效改善冷却效果,降低热平衡常数,因此减少和消除热风回流至关重要。
如图1至图3所示,图1是根据现有技术一实施方式的冷却系统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根据现有技术一实施方式的冷却系统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根据现有技术一实施方式的冷却系统的俯视结构示意图。行业内现有技术的热风回流解决方案是在散热器6的顶部和侧边设置有热风回流上挡板3,被散热器3加热后的热气流被热风回流上挡板3挡住,防止热风回流到散热器3前面。中冷器4和散热器3安装在左纵梁2和右纵梁1之间,热风回流上挡板3固定在散热器3上以阻挡热风回流。
现有技术的热风回流解决方案存在以下缺陷:只关注散热器顶部的热风回流,对于汽车纵梁凹槽内的热风回流未进行处理。其产生的原理是风扇高速旋转排出的热风,在离心作用下直接撞击到纵梁凹槽内,然后沿着凹槽回到中冷器前,形成热风回流,请参阅图2和图3中黑色箭头绘示的热风回流路径。
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发明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热风的防回流装置,其能够有效阻挡纵梁凹槽内热风的回流,减小热风的回流量,从而降低水温。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汽车热风的防回流装置,其设置在冷却系统中,冷却系统包括中冷器设置在汽车的左纵梁和右纵梁之间,且位于前横梁的后面,散热器设置在中冷器的后面以及护风圈设置在散热器的后面,防回流装置包括热风回流上挡板以及热风回流侧挡板。热风回流上挡板设置在冷却系统的散热器的顶部和两侧的上部,热风回流上挡板用以阻挡热风从散热器的顶部和两侧的上部回流至中冷器的前面;热风回流侧挡板设置在左纵梁和右纵梁的凹槽内,热风回流侧挡板用以阻挡热风从左纵梁和右纵梁的凹槽内回流至冷却系统的中冷器的前面。
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热风回流侧挡板位于左纵梁和右纵梁的凹槽内的纵向位置与中冷器对齐。
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热风回流侧挡板位于左纵梁和右纵梁的凹槽内的纵向位置与散热器对齐。
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热风回流侧挡板位于左纵梁和右纵梁的凹槽内的纵向位置与护风圈对齐。
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热风回流上挡板和热风回流侧挡板材料为金属。
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热风回流侧挡板的连接方式为直接铸造在左纵梁和右纵梁的凹槽内、焊接在左纵梁和右纵梁的凹槽内或通过螺栓固定在左纵梁和右纵梁的凹槽内、中冷器上、散热器上或护风圈上。
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热风回流上挡板和热风回流侧挡板材料为非金属。
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热风回流侧挡板的连接方式为通过螺栓固定在左纵梁和右纵梁的凹槽内、中冷器上、散热器上或护风圈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7626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无框架的冷却模块
- 下一篇:一种点火室式发动机旋转射流燃烧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