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城市群功能联系与空间格局分析方法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10477361.8 | 申请日: | 2019-06-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77807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25 |
发明(设计)人: | 胡月明;林勋媛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16/951 | 分类号: | G06F16/951;G06F16/953;G06Q50/26 |
代理公司: | 广东广盈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39 | 代理人: | 李俊 |
地址: | 510642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城市群 功能 联系 空间 格局 分析 方法 系统 | ||
1.一种基于多维度要素流的城市群功能联系与空间格局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选定要素流,基于所述要素流收集对应的要素流数据,其中所述选定要素流包括经济要素流、交通要素流、人口要素流和信息要素流;
基于网络开放数据对所述要素流数据进行预处理,获得预处理后的要素流数据;
构建多维度要素流数据模型以及隶属度模型,获取多维度要素流数据模型和隶属度模型;
基于所述隶属度模型和多维度要素流数据模型分别进行要素流数据分析,获取各要素流数据对应的分析结果;
基于所述各要素流数据对应的分析结果进行多维度要素流加权综合评价处理,并根据多维度要素加权评价结果获取城市群的功能联系与空间格局;
所述基于所述要素流收集对应的要素流数据,包括:
基于所述经济要素流采用网络爬虫算法和查询统计年鉴收集城市与城市之间的经济要素流数据;
基于所述交通要素流采用网络爬虫算法收集城市与城市之间的交通要素流数据;
基于所述人口要素流采用网络爬虫算法收集城市与城市之间的人口要素流数据;
基于所述信息要素流采用网络爬虫算法收集城市与城市之间的信息要素流数据;
其中,所述经济要素流数据为城市与城市之间的最短路程和经济综合质量评价所对应的11项指标数据;所述交通要素流数据为城市与城市之间的交通联系量;所述人口要素流数据为城市与城市之间的人口流动数据;所述信息要素流数据为城市与城市之间的网络平台搜索指数均值;
所述构建多维度要素流数据模型,包括:
基于牛顿万有引力公式为基础构建经济流模型;
基于城市与城市之间的交通联系关系构建交通流模型;
基于城市与城市之间的人口迁徙的出发地和目的地构建人口流动模型;
基于城市与城市之间的百度搜索指数矩阵构信息型流模型;
所述基于牛顿万有引力公式为基础构建经济流模型的模型公式如下:
Fi=∑jFij;
所述基于城市与城市之间的交通联系关系构建交通流模型的公式如下:
Ti=∑jTij;
所述基于城市与城市之间的人口迁徙的出发地和目的地构建人口流动模型公式如下:
Xij=∑d(Kij+Kji);
Xi=∑jXij;
所述基于城市与城市之间的百度搜索指数矩阵构建信息流模型的公式如下:
Rij=Vij×Vji;
Ri=∑jRij;
其中,Fij表示城市i与城市j之间的经济联系强度;Mi和Mj分别为城市i和城市j的经济综合质量;Lij是城市i与城市j市政府所在地之间驾车路线的最短距离;Fi为城市i的经济流总量;Nij表示城市i至城市j的交通联系量;Nji为城市j至城市i的交通联系量;Aij,Bij,Cij,Dij分别表示城市i当天发往城市j的长途汽车班次数、普通火车班次数、动车班次数以及高铁班次数;Tij为城市i与城市j之间的交通联系量均值;Ti是城市i的交通流总量;Kij为城市i到城市j的迁出或迁入人口总量;Kji为城市j到城市i的迁出或迁入人口总量;d为研究的具体日期时间;Xij为城市i与城市j之间的人口联系强度;Xi为城市i的人口流总量=城市i总的迁出量+总的迁入量;Rij为城市i与城市j之间的信息联系强度;Vij是城市i对城市j的网络关注度;Vji是城市j对城市i的网络关注度;Ri表示城市i的信息流总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农业大学,未经华南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77361.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