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竹麻棉氨纶包芯纱及其生产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477458.9 | 申请日: | 2019-06-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67060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30 |
发明(设计)人: | 蔡亚平;陈长青;蔡晟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瑞亚高科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2G3/36 | 分类号: | D02G3/36;D02G3/04 |
代理公司: | 长沙明新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3222 | 代理人: | 徐新 |
地址: | 413000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麻棉 氨纶包芯纱线 麻纤维 棉纤维 竹纤维 氨纶包芯纱 吸湿透气性 布面平整 抗菌抑菌 起毛起球 消除疲劳 新陈代谢 血液循环 预防疾病 氨纶丝 微弹性 织造 氨纶 成纱 柔软 生产 凉爽 服饰 | ||
1.一种竹麻棉氨纶包芯纱线,其特征在于:采用竹纤维、麻纤维、棉纤维和氨纶丝纺成,成纱中竹纤维20~60%,麻纤维10~30%,棉纤维20~50%,氨纶3~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竹麻棉氨纶包芯纱线,其特征在于:成纱中竹纤维30~50%。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竹麻棉氨纶包芯纱线,其特征在于:成纱中麻纤维15~25%。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竹麻棉氨纶包芯纱线,其特征在于:成纱中棉纤维30~40%。
5.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竹麻棉氨纶包芯纱线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工艺流程为:麻纤维预处理、配棉、清梳联、条并卷、精梳、并条、粗纱、细纱、络筒。
6.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竹麻棉氨纶包芯纱线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纺制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1)根据产品要求,选取合适的麻纤维,经过全脱胶或半脱胶后的纤维,切断长度为38~55毫米,开松道数为2~4道,纤维平均长度在28~35毫米;精梳麻条切断长度为28~40毫米,开松道数为0~2道;平均长度控制在30~35毫米;
(2)根据产品要求,称取一定量的竹纤维、麻纤维,进行排包混和,堆放于抓棉机的圆盘上,经抓取、混合、开松、去杂、梳棉后制成竹麻生条,竹麻生条重量控制范围为15~28克/5米;刺辊~漏底隔距20~26毫米,锡林~盖板隔距为10、9、9、9、10毫米,锡林~道夫隔距为5毫米;称取一定量的棉纤维,进行排包混和,堆放于抓棉机的圆盘上,经抓取、混合、开松、去杂、梳棉后制成棉条,棉条重量控制范围为12~32克/5米;刺辊~漏底隔距22~26毫米,锡林~盖板隔距为8、7、7、7、8毫米,锡林~道夫隔距为4毫米,使纤维得到充分的梳理和除杂;
(3)将制成的棉条经条卷、并卷、精梳后制成精梳条;条并卷喂入根数为16~24根,总牵伸倍数5~8倍,输出棉卷干定量50~80克/米;精梳总牵伸倍数为90~125倍,牵伸隔距40~48毫米;
(4)将制成的棉生条或棉精梳条与竹麻生条按比例均匀混合、伸直,在并条机上制成熟条,并条道数为3道,牵伸倍数6~10倍;
(5)将熟条纺成粗纱,粗纱罗拉隔距前~中50~55毫米,中~后54~60毫米,捻系数100~120;
(6)再将粗纱纺成细纱,细纱机上加装包芯纱装置,氨纶细度30~70D,氨纶丝牵伸倍数为3~4倍,罗拉隔距前~中21~23毫米,中~后27~29毫米,捻系数为330~420;
(7)细纱经络筒后成包;络筒转速1200~2000转/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瑞亚高科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湖南瑞亚高科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77458.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复合混纺纱的生产方法
- 下一篇:高强度PA66纤维空气包覆丝制备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