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超宽带射频前端接收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910477568.5 | 申请日: | 2019-06-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5093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07 |
发明(设计)人: | 刘马良;罗朋;朱樟明;杨银堂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B1/16 | 分类号: | H04B1/16 |
代理公司: | 西安嘉思特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1230 | 代理人: | 张捷 |
地址: | 710071***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宽带 射频 前端 接收 电路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超宽带射频前端接收电路,包括IQ移相电路模块、第一射频通路模块、第二射频通路模块和通路选择模块,其中,第一射频通路模块接收8GHz‑16GHz的射频信号,分别与IQ移相电路模块产生的7GHz‑15GHz的I路和Q路本振差分信号混频得到两路混频差分信号;第二射频通路模块接收0.5GHz‑8GHz的射频信号,分别与IQ移相电路模块产生的0GHz‑7GHz的I路和Q路本振差分信号混频得到两路混频差分信号;通路选择模块根据通路选择信号选择输出第一射频通路模块混频产生的两路混频差分信号,或是第二射频通路模块混频产生的两路混频差分信号。本发明的超宽带射频前端接收电路设置有两路射频通路接收信号,可以覆盖0.5GHz‑16GHz全频带,实现超宽带射频信号的接收。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射频收发机电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超宽带射频前端接收电路。
背景技术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对射频前端电路要求越来越高,射频前端接收电路是接收机的关键模块。FCC(Federal Communications Commission,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将信号带宽大于500MHz或信号带宽与中心频率的比值大于25%的信号定义为超宽带信号,信号带宽与中心频率的比值在1%~25%的信号定义为宽带信号,将信号带宽与中心频率的比值小于1%的信号定义为窄带信号。
传统的射频前端接收电路包括依次连接的低噪声放大器(LNA),混频器(Mixer),缓冲器(buffer),低通滤波器(LPF),可变增益放大器(VGA)和模数转换器(ADC)。在传统的射频前端接收电路中,射频信号经过低噪声放大器放大后,通过混频器混频,IQ解调(正交解调)后通过LPF,VGA,ADC量化后输出。该射频前端接收电路结构常工作于窄带,难以做到超宽带,即使使用超宽带LNA做接收,也难以实现0.5GHz-16GHz超宽带全频段覆盖,而且应用于通信和探测的通信接收机通常是分开使用的。
因此,提出一种能够覆盖0.5GHz-16GHz的超宽带射频前端接收电路,是现在需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超宽带射频前端接收电路。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超宽带射频前端接收电路,包括IQ移相电路模块、第一射频通路模块、第二射频通路模块和通路选择模块,其中,
所述IQ移相电路模块输入本振差分信号,输出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射频通路模块和所述第二射频通路模块,用于产生第一I路本振差分信号和第一Q路本振差分信号,以及第二I路本振差分信号和第二Q路本振差分信号;
所述第一射频通路模块连接所述通路选择模块,用于接收第一射频信号,并分别与所述第一I路本振差分信号和所述第一Q路本振差分信号混频,得到第一I路混频差分信号和第一Q路混频差分信号;
所述第二射频通路模块连接所述通路选择模块,用于接收第二射频信号,并分别与所述第二I路本振差分信号和所述第二Q路本振差分信号混频,得到第二I路混频差分信号和第二Q路混频差分信号;
所述通路选择模块输入通路选择信号,用于根据所述通路选择信号选择输出所述第一I路混频差分信号和所述第一Q路混频差分信号,或者所述第二I路混频差分信号和所述第二Q路混频差分信号。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射频信号为8GHz-16GHz的射频信号,所述第二射频信号为0.5GHz-8GHz的射频信号。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本振差分信号的频率为0-15GHz,所述第一I路本振差分信号和所述第一Q路本振差分信号的频率为7GHz-15GHz,所述第二I路本振差分信号和所述第二Q路本振差分信号的频率为0-7GHz。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IQ移相电路模块包括时钟恢复单元、第一缓冲器、第二缓冲器、第一四相移相单元和第二四相移相单元,其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未经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7756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