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动汽车锂离子动力电池用硅胶防火布包覆二氧化硅气凝胶毡制品及其制造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477662.0 | 申请日: | 2019-06-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3851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4 |
发明(设计)人: | 丁荣华;张云;雷伟;李炳健;花金旦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泛亚微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2/10 | 分类号: | H01M2/10;H01M10/625;H01M10/658;A62C3/07;A62C3/16;B32B17/02;B32B17/12;B32B9/00;B32B9/04;B32B33/00 |
代理公司: | 常州格策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481 | 代理人: | 徐静 |
地址: | 213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动汽车 锂离子 动力电池 硅胶 防火布 二氧化硅 凝胶 制品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动汽车锂离子动力电池用硅胶防火布包覆二氧化硅气凝胶毡制品及制造方法,二氧化硅气凝胶毡层的各个表面均有硅胶防火布层包覆连接,所述包覆开口处通过高硅氧线连接;制造方法包括模切二氧化硅气凝胶毡,并在其各表面均包覆硅胶防火布;包覆封装处用高硅氧线连接。通过上述方式,本发明保持了二氧化硅气凝胶毡制品极低的导热系数,解决了二氧化硅气凝胶毡制品掉粉污染问题,应用后使得新能源汽车达到要求的UL94的V0级不燃的性能指标;该制品具备了一定的材料强度,满足了新能源汽车的电动汽车锂离子动力蓄电池工程技术应用的要求;制备成本低,适合于大批量的自动化制造,产品质量一致性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动汽车锂离子动力电池用硅胶防火布包覆二氧化硅气凝胶毡制品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新能源汽车正在影响着全球的汽车市场发展。随着传统燃料汽车禁售的政策被提上日程,新能源汽车的重要性也在不断地提高。虽然纯电力汽车,相对于传统汽车来说很环保,但是其自身的弊病也越来越被更多人们熟知——容易发生自燃。据不完全统计2018年发生新能源汽车起火50余起,大部分事故原因是电池电路出现问题引发的起火,火势由电池仓一路蔓延至整车最终只留下一具车架。
目前有些企业对上述问题研究出一些解决办法,就是利用二氧化硅气凝胶毡的特性,但基于对气凝胶毡的特性了解的不透,对气凝胶毡简单处理,使用在电动汽车电池包内,这就为电动汽车安全可靠性带来了严重的隐患。
例如,为解决二氧化硅气凝胶毡掉粉和短纤维问题,是直接在二氧化硅气凝胶毡包覆涂胶粘剂或涂料,涂胶粘剂或涂料一般多是用醋酸乙脂、DMF溶剂、丙酮、甲苯、二甲苯、酒精、水等稀释,在二氧化硅气凝胶毡包覆涂布的过程中,这些醋酸乙脂、DMF溶剂、丙酮、甲苯、二甲苯、酒精、水等溶剂同时也渗透进了二氧化硅气凝胶的纳微孔里了,从而严重影响了二氧化硅气凝胶的绝热保温的微观形态,部分二氧化硅气凝胶的纳微孔中静止的空气被这些溶剂替换,这部分含有溶剂的二氧化硅气凝胶增加了导热能力,反而增加了二氧化硅气凝胶毡导热系数。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解决二氧化硅气凝胶毡制品掉粉污染问题,又能使新能源汽车达到UL94的V0级不燃的性能指标的电动汽车锂离子动力电池用硅胶防火布包覆二氧化硅气凝胶毡制品及其制造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电动汽车锂离子动力电池用硅胶防火布包覆二氧化硅气凝胶毡制品,包括:硅胶防火布层和二氧化硅气凝胶毡层,所述二氧化硅气凝胶毡层的各个表面均有硅胶防火布层包覆连接,所述包覆开口处通过高硅氧线缝合连接或粘结连接。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该制品设置于各电池芯之间、各电池模组之间或设于各电池芯之间和各电池模组之间。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该制品为隔离层,设于电池仓和其他空间仓之间。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电动汽车锂离子动力电池用硅胶防火布包覆二氧化硅气凝胶毡制品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准备硅胶防火布和二氧化硅气凝胶毡;
2)模切二氧化硅气凝胶毡,并在其各表面均包覆硅胶防火布;
3)包覆封装处用高硅氧线缝合或粘结。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二氧化硅气凝胶毡的是以有机预氧丝纤维或无机纤维为基材,以纳米二氧化硅气凝胶为填充物,经常压法、微波、冷冻或超临界法干燥后,最后制得强度增强的二氧化硅气凝胶毡。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无机纤维包括高硅氧玻璃纤维、玻璃纤维、陶瓷纤维、硅酸铝纤维、氧化铝纤维、凯夫拉纤维或碳纤维。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硅胶防火布是以耐高温、防腐、高强的玻璃纤维布,经有机硅橡胶压延或浸渍而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泛亚微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泛亚微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7766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