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流量计费方法及MME有效
申请号: | 201910478030.6 | 申请日: | 2019-06-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2480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26 |
发明(设计)人: | 包宸曦;田元兵;冉萌;冯连森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4/24 | 分类号: | H04W4/2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博世达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1274 | 代理人: | 申健 |
地址: | 10003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流量 计费 方法 mme | ||
本发明的实施例公开一种流量计费方法及MME,涉及通信技术领域,能够通过统计同一接入网类型下的业务产生的流量,获得用户在同一接入网类型下的流量费用。该方法包括:移动管理实体MME接收无线RAN上报的用户的业务信息,并将用户的业务信息存储至缓存区;其中业务信息携带接入网类型;MME确定缓存区中用户在同一接入网类型下的业务信息超过预设门限,则将缓存区的业务信息通过网关设备发送至计费系统,以便计费系统根据缓存区中用户在同一接入网类型下的业务信息计算流量费用。本发明实施例应用于网络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实施例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流量计费方法及MME。
背景技术
在即将部署的第五代移动通信(5th generation,5G)的非独立组网(non-standalone,NSA)架构网络中,根据国际标准化组织3GPP的规定,无线接入网(radio accessnetwork,RAN)可在特定场景下向核心网侧移动管理实体(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MME)上报用户的5G业务使用量(secondary RAT usage data report),并由MME依次转发给服务网关(serving gateway,SGW),SGW转发给PGW,并由SGW或者PGW上报至计费系统,完成计费操作。但在实际使用中,5G用量上报的流程触发场景非常庞杂,且有周期性用量上报,如果按照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3GPP)相关标准中规定的用量上报流程来处理,则网络信令开销巨大,网络负担过重。实际上该问题在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4th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4G)网络部署时已经出现且未有完善的解决方法。4G时代运营商的常见做法为,不区分用户流量是否是4G流量,而是和第二代手机通信技术(2-generation wireless telephone technology,2G)、3G流量等同视之,统一计费。如此,便无法对4G专有用户及其用量进行计费,错失了许多网络运营的方法和手段。而当前即将部署的5G NSA网络,也存在类似问题,如不加以解决,也只能把5G流量视为4G流量等类似方法来处理。
现有网络部署中,为了避免网络信令开销巨大,网络负担过重,在对用户流量进行计费时,不区分用户流量类型,采用统一计费的方式,无法实现对专有流量用户进行计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及一种流量计费方法及MME,能够通过统计同一接入网类型下的业务产生的流量,获得用户在同一接入网类型下的流量费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流量计费方法,该方法包括:移动管理实体MME接收无线RAN上报的用户的业务信息,并将用户的业务信息存储至缓存区;其中业务信息携带接入网类型;MME确定缓存区中用户在同一接入网类型下的业务信息超过预设门限,则将缓存区的业务信息通过网关设备发送至计费系统,以便计费系统根据缓存区中用户在同一接入网类型下的业务信息计算流量费用。
在上述方法中,MME首先将接收无线RAN上报的用户的业务信息,存储至缓存区;其中业务信息携带接入网类型;当确定缓存区中用户在同一接入网类型下的业务信息超过预设门限,则将缓存区的业务信息通过网关设备发送至计费系统,以便计费系统根据缓存区中用户在同一接入网类型下的业务信息计算流量费用。本发明能够通过统计同一接入网类型下的业务产生的流量,获得用户在同一接入网类型下的流量费用。
第二方面,提供一种MME,该MME包括: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无线RAN上报的用户的业务信息,其中业务信息携带接入网类型;处理单元,用于将接收单元接收的用户的业务信息存储至缓存区;处理单元,还用于确定缓存区中用户在同一接入网类型下的业务信息超过预设门限,则将缓存区的业务信息通过网关设备发送至计费系统,以便计费系统根据缓存区中用户在同一接入网类型下的业务信息计算流量费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7803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