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电缆密封件的新型复合橡胶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478479.2 | 申请日: | 2019-06-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44088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20 |
发明(设计)人: | 吴之陈 | 申请(专利权)人: | 伊斯特密封科技(江苏)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23/16 | 分类号: | C08L23/16;C08L9/02;C08L75/04;C08L23/06;C08L27/18;C08K13/04;C08K7/06;C08K3/22;C08K5/09;C08K3/36 |
代理公司: | 苏州市方略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67 | 代理人: | 马广旭 |
地址: | 215434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复合橡胶材料 电缆密封件 制备 碳纤维增强 聚氨酯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 高分子材料领域 三元乙丙橡胶 聚四氟乙烯 丁腈橡胶 复合密封 高气密性 海洋环境 抗辐射性 密封壳体 密封填料 橡胶材料 橡胶主体 制备过程 耐腐蚀 耐碱性 耐酸性 耐油性 复配 耐磨 电缆 老化 压缩 融合 环保 | ||
1.一种用于电缆密封件的新型复合橡胶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电缆密封件的新型复合橡胶材料包括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丁腈橡胶35~45份、三元乙丙橡胶35~45份、碳纤维增强聚氨酯20~30份、超高分子量聚乙烯10~20份、聚四氟乙烯10~20份、补强剂1~5份、防老剂0.5~3份、相容剂0.5~3份、促进剂0.5~2份、增塑剂1~3份、硅烷偶联剂1~3份、硫磺粉1~3份、氧化锌1~5份、硬脂酸2~6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电缆密封件的新型复合橡胶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电缆密封件的新型复合橡胶材料包括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丁腈橡胶36~40份、三元乙丙橡胶36~40份、碳纤维增强聚氨酯22~26份、超高分子量聚乙烯13~16份、聚四氟乙烯12~15份、补强剂2~5份、防老剂1~3份、相容剂1~3份、促进剂0.5~1份、增塑剂1~3份、硅烷偶联剂1~3份、硫磺粉1~3份、氧化锌1~3份、硬脂酸2~4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电缆密封件的新型复合橡胶材料,其特征在于:丁腈橡胶36份、三元乙丙橡胶40份、碳纤维增强聚氨酯24份、超高分子量聚乙烯13份、聚四氟乙烯15份、补强剂5份、防老剂2份、相容剂2份、促进剂1份、增塑剂0.2份、硅烷偶联剂3份、硫磺粉3份、氧化锌1份、硬脂酸2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电缆密封件的新型复合橡胶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防老剂包括防老剂RD、防老剂124、防老剂4020、防老剂MB、防老剂ZMMBI、防老剂NBC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组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电缆密封件的新型复合橡胶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促进剂包括促进剂CBS、促进剂DM、促进剂TBBS、促进剂NOBS、促进剂TMTD、促进剂NA-22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电缆密封件的新型复合橡胶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塑剂为邻苯二甲酸脂二异辛酯、邻苯二甲酸二异壬酯、己二酸二辛酯中的至少一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电缆密封件的新型复合橡胶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碳纤维增强聚氨酯的碳纤维的平均纤维长度在50~100mm的范围内,单丝数在2000~10,000根的范围内。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电缆密封件的新型复合橡胶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强剂为纳米二氧化硅粉。
9.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用于电缆密封件的新型复合橡胶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a、制备橡胶母炼胶:将丁腈橡胶、三元乙丙橡胶一起送入到密炼机中密炼5min,密炼压力为0.5~1.0MPa,排胶温度设为100~120℃,得到母炼胶,母炼胶停放时间为24h;b、母炼胶二段混炼:将碳纤维增强聚氨酯、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聚四氟乙烯、补强剂、防老剂、相容剂、促进剂、增塑剂、硅烷偶联剂、硫磺粉、氧化锌、硬脂酸搅拌混合均匀,加入在密炼机中向步骤a得到的母炼胶中进行二段混炼5min;c、硫化,硫化温度为175~190℃:将二段加硫后的混炼胶成型后填入模具,在硫化机上硫化5min。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用于电缆密封件的新型复合橡胶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c中的硫化温度设置为185~19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伊斯特密封科技(江苏)有限公司,未经伊斯特密封科技(江苏)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78479.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