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子皂膜式通风率标准棒期间核查装置及核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479536.9 | 申请日: | 2019-06-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95400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06 |
发明(设计)人: | 胡佳成;杨静静;李东升;尹健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计量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15/08 | 分类号: | G01N15/08;G01N7/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0018 浙江省杭***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皂膜 通风率标准棒 流量传感器 干燥段 进气口 专用夹具 烟草 负压发生器 核查装置 专用标准 侧面 恒流 气体压力调节装置 压力调节装置 核查 出气流量 干燥气体 依次连接 出气口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子皂膜式通风率标准棒期间核查装置及核查方法。包括气体压力调节装置、负压发生器、烟草专用标准恒流孔、专用夹具、烟草专用通风率标准棒、第一干燥段、第一电子皂膜流量传感器、第二干燥段、第二电子皂膜流量传感器;专用夹具又包括端面进气口、侧面进气口、出气口。压力调节装置、负压发生器、烟草专用标准恒流孔、专用夹具进行依次连接,第一电子皂膜流量传感器和第一干燥段相连,第二电子皂膜流量传感器和第二干燥段相连,分别连接在端面和侧面进气口处。本发明可同时得出侧面及出气流量,并使流经烟草专用通风率标准棒的气体为干燥气体。
技术领域
本本发明属于卷烟检测仪器标准件校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子皂膜式通风率标准棒期间核查装置及核查方法。
背景技术
滤嘴通风技术是目前国内外卷烟企业普遍使用的降焦减害手段,卷烟通风率直接影响烟气焦油、有害成分的释放量,并与主流烟气释放量、感官质量品质有密切关系。通风率是低焦油卷烟产品的重要内在工艺指标,是指经通风滤嘴的孔进入主流烟气中的空气与主流烟气体积的百分比。一般来说,卷烟通风率越大,焦油释放量愈低。因此,通风率是卷烟工业企业严格控制的物理参数指标之一。
目前,卷烟通风率是通过综合(或单机)测试台测量得到,而通风率标准棒则作为综合(或单机)测试台必须使用的标准件,在通风率量值传递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根据JJG(烟草)16-2002《烟草专用通风率标准棒检定规程》规定,为确保通风率标准棒量值传递的准确可靠,其检定周期为1年。企业会定期将其送至中国烟草标准化研究中心进行检定,以保证通风率标准棒量值的溯源性。该检定规程还规定,每个检定周期内通风率标准棒量值变化不得超过1%。在检定周期内,通风率标准棒量值一旦超差,直接使综合测试台准确度降低,导致卷烟产品通风率测量数据发生畸变。但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着使用频率高、保存或使用环境等因素控制不严格等问题,极易使表面发生破损和污染、顶端和侧面通风孔堵塞、材质老化等现象,均可导致通风率标准棒计量性能发生改变,从而影响标准棒测量数据的准确度,导致卷烟产品通风率指标发生变化,引发产品质量问题。
各卷烟厂通风率标准棒每年送检一次,但并未开展相应的期间核查,不能保证通风率标准棒计量状态的可信度,亦不利于各检测仪器之间的数据可比性。各工业企业对通风率标准棒期间核查仍处于空白状态,更没有建立相应的期间核查标准装置。为实现通风率标准棒检定期内量值的可控性,有必要发明一种电子皂膜式通风率标准棒期间核查装置及核查方法,能及时发现其变化和可能存在的超差现象,采取纠正措施,保证通风率标准棒的计量可信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电子皂膜式通风率标准棒期间核查装置及核查方法。
本发明包括气体压力调节装置、负压发生器、烟草专用标准恒流孔、专用夹具、烟草专用通风率标准棒、第一干燥段、第一电子皂膜流量传感器、第二干燥段、第二电子皂膜流量传感器。所述的压力调节装置、负压发生器、烟草专用标准恒流孔进行依次连接,所述的压力调节装置对压缩空气进行调节,负压发生器产生负压使气体反向,烟草专用标准恒流孔产生17.5ml/s的恒定流量,图中箭头为气体流动方向的标识。
所述的专用夹具又包括端面进气口、侧面进气口、出气口。所述的烟草专用标准恒流孔和专用夹具的出气口相连,所述的烟草专用通风率标准棒放置在专用夹具内,所述的第一电子皂膜流量传感器出气口和第一干燥段相连,且连接在端面进气口处,所述的第二电子皂膜流量传感器出气口和第二干燥段相连,且连接在侧面进气口处。
所述的烟草专用通风率标准棒是圆柱体结构,包括端面口、侧面口、出气口,所述的端面口和所述的出气口之间由10根毛细管贯穿,且所述的侧面口和一根毛细管相连通。通常使用的烟草专用通风率标准棒的量值有20%、40%、8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计量大学,未经中国计量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7953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