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应用过氧化氢提高斑玉蕈子实体产量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481592.6 | 申请日: | 2019-06-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63204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30 |
发明(设计)人: | 陈辉;张津京;汪虹;王倩;隽加香;黄建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 |
主分类号: | A01G18/00 | 分类号: | A01G18/00;A01G18/20;A01G18/40 |
代理公司: | 苏州翔远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51 | 代理人: | 王华 |
地址: | 20000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过氧化氢 子实体 菌丝培养 应用过氧化氢 食用菌栽培技术 筛选 工厂化生产 过氧化氢的 栽培周期 时间点 单瓶 外源 增产 | ||
本发明公开一种应用过氧化氢提高斑玉蕈子实体产量的方法,属于食用菌栽培技术领域。方法包括过氧化氢浓度的筛选、菌丝培养时间的筛选和添加过氧化氢的时间点等步骤。与传统方法相比,此方法操作简便,显著性地提高了斑玉蕈子实体产量。当过氧化氢浓度是4mM时,最显著地提高斑玉蕈子实体产量为6.44%,说明外源添加过氧化氢可以提高了单瓶产量;当菌丝培养时间为80天时,能够最大地提高斑玉蕈子实体产量为8.19%。以上结果说明,在菌丝培养时间为80天,过氧化氢浓度为4mM时,过氧化氢增产效果最显著,同时可以缩短斑玉蕈栽培周期,为工厂化生产斑玉蕈带来的经济效益最显著。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应用过氧化氢提高斑玉蕈子实体产量的方法,属于食用菌栽培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斑玉蕈(Hypsizygus marmoreus),又名蟹味菇、海鲜菇、鸿喜菇、玉蕈,其味道鲜美,肉厚质嫩,口感甚佳,在日本有“香在松茸,味在玉蕈”之说,在国内也得到消费者的青睐。由于斑玉蕈独特的口感及呈味物质,被冠以“菇中第一脆”的美誉。斑玉蕈是已经实现工厂化生产的主要食用菌之一,产量仅次于金针菇、杏鲍菇。据2016年中国食用菌协会统计数据显示,斑玉蕈日产达608吨。
斑玉蕈是异宗配合的四极性担子菌,从接种到商品子实体采收的生产周期105d左右,比金针菇和杏鲍菇分别长65d和45d,产量高时可达220g/瓶(1100mL),产量低时不足100g/瓶。因而,斑玉蕈工厂化生产中,周期长,产量低致使斑玉蕈的工厂化生产效率相对较低,是困扰企业的难题。面对这种局势,如果通过人工干预外部添加诱导剂增加斑玉蕈子实体的产量,是提高斑玉蕈工业化生产效率的关键。
过氧化氢(H2O2)是一种典型的强氧化剂,其水溶液适用于已用伤口消毒及环境消毒和食品消毒,在一般情况下过氧化氢会分解成水和氧气。但是,在食用菌中的研究未见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应用过氧化氢提高斑玉蕈子实体产量的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应用过氧化氢提高斑玉蕈子实体产量的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步骤1:将斑玉蕈工厂化生产用菌种接种于栽培料,然后进行暗培养;
步骤2:培养至60-120天后,进行搔菌,并向栽培料添加15ml的浓度为2-8mM的双氧水;
步骤3:然后转移到出菇房进行出菇培养。
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栽培料的原料配方包括下列质量百分比的原料:28-32%木屑、30-35%玉米芯、28-30%麸皮、4-6%玉米粉和1.5-2.5%石膏。
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玉米芯在使用之前的半小时进行提前预湿;所述栽培料的含水量为60-70%;所述栽培料在接种之前,采用121℃,压强0.1Mpa的参数灭菌2.5小时。
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每720-750g栽培料接种斑玉蕈工厂化生产用菌种10ml。
优选的技术方案为:双氧水的浓度为4mM。
优选的技术方案为:出菇培养的条件为:相对湿度为85%-95%、温度为13-16℃、光照为250-350lx、二氧化碳小于或等于3000ppm。
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步骤2:培养至80-85天后,进行搔菌,并向栽培料添加15ml的浓度为4mM的双氧水。
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暗培养时的温度为23-27℃。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优点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农业科学院,未经上海市农业科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8159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