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适用于超大挠性卫星协同控制的卫星构型有效
申请号: | 201910481967.9 | 申请日: | 2019-06-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2954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1 |
发明(设计)人: | 赵艳彬;廖波;徐毅;朱敏;祝竺;赵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卫星工程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64G1/10 | 分类号: | B64G1/10 |
代理公司: | 上海段和段律师事务所 31334 | 代理人: | 李佳俊;郭国中 |
地址: | 20024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适用于 超大 卫星 协同 控制 构型 | ||
1.一种适用于超大挠性卫星协同控制的卫星构型,其特征在于,包括:卫星本体(1)、挠性天线(2)、协同控制机构(3)以及太阳阵(4);
所述卫星本体(1)包括底板(10)、中板(11)、顶板(12)、隔板(13)、侧板(14),所述底板(10)、所述中板(11)、所述顶板(12)、所述隔板(13)以及所述侧板(14)组成密闭舱体;
所述挠性天线(2)包括天线单元(20)、天线折叠展开机构(21)、压电堆驱动器(22)以及天线安装底座(23),所述压电堆驱动器(22)连接于所述天线单元(20)上,所述天线单元(20)、所述天线折叠展开机构(21)以及所述天线安装底座(23)依次连接;
所述协同控制机构(3)包括本体端定子(30)、有限空间二维转子(31),所述本体端定子(30)与所述有限空间二维转子(31)分别安装于所述底板(10)和所述天线安装底座(23)上;
所述太阳阵(4)包括连接架(40)、电池阵基板(41)、太阳电池片阵列(42),所述太阳电池片阵列(42)安装于所述电池阵基板(41)上,所述电池阵基板(41)设置于所述连接架(40)上,所述连接架(40)与所述侧板(14)连接;
所述天线单元(20)为轻量化蜂窝形天线单元,所述轻量化蜂窝形天线单元为杆状桁架与薄膜组成的六边形结构;
所述天线单元(20)的节点上采用所述压电堆驱动器(22)进行分布式的主动面形控制;
所述本体端定子(30)为稀土永磁材料制作的碗状结构,所述有限空间二维转子(31)为细导线精密绕制的线圈结构,所述有限空间二维转子(31)与所述本体端定子(30)组合具有二维运动功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超大挠性卫星协同控制的卫星构型,其特征在于,所述卫星本体(1)的中央位置设有承力筒(15),所述承力筒(15)为蜂腰状薄壁圆柱形承力筒,所述承力筒(15)的上端与所述顶板(12)连接,所述承力筒(15)的下端与所述底板(10)连接,所述承力筒(15)的中间蜂腰部份贯穿所述中板(11)并与其连接,所述隔板(13)的侧边与所述承力筒(15)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超大挠性卫星协同控制的卫星构型,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架(40)为单杆连接架,所述太阳阵(4)通过所述单杆连接架可绕一轴转动的多次折叠展开。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超大挠性卫星协同控制的卫星构型,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折叠展开机构(21)可驱动天线单元(20)拼接成蜂窝形网状抛物面结构,所述蜂窝形网状抛物面的直径为15m,所述蜂窝形网状抛物面的面形精度均方根值为0.2mm。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适用于超大挠性卫星协同控制的卫星构型,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折叠展开机构(21)为高强度复合材料结构,所述天线折叠展开机构(21)将所述挠性天线(2)从锁定在所述卫星本体(1)的状态展开释放到特定位置再锁定的状态。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超大挠性卫星协同控制的卫星构型,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12)设置有对地数传天线(5),所述对地数传天线(5)呈对地可变指向构型。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超大挠性卫星协同控制的卫星构型,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0)设置有星间数传天线(6),所述星间数传天线(6)呈对天固定指向构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卫星工程研究所,未经上海卫星工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81967.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