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适用于挠性卫星本体-挠性体协同控制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482747.8 | 申请日: | 2019-06-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18609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27 |
发明(设计)人: | 张伟;廖波;唐忠兴;赵艳彬;朱敏;徐毅;孔祥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卫星工程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5B13/04 | 分类号: | G05B13/04 |
代理公司: | 31334 上海段和段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李佳俊;郭国中 |
地址: | 20024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挠性体 挠性卫星 卫星本体 系统动力学模型 复合控制器 前馈控制器 参数辨识 挠性结构 外界干扰 协同控制 宇航 协同 抵抗 卫星 应用 | ||
1.一种适用于挠性卫星本体-挠性体协同控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辨识卫星本体-挠性体系统动力学模型参数;
步骤2,生成本体-挠性体经典PID反馈控制器;
步骤3,生成本体-挠性体逆Bouc-Wen前馈控制器;
步骤4,生成卫星本体-挠性体协同复合控制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挠性卫星本体-挠性体协同控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挠性卫星本体-挠性体协同控制的方法的控制对象包括卫星本体(101)、挠性体(102)、传感器(103)和作动器(10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适用于挠性卫星本体-挠性体协同控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挠性体(102)与所述卫星本体(101)连接,所述传感器(103)与所述作动器(104)分别安装于所述挠性体(102)相对的两侧,所述传感器(103)采集变形信息给控制系统作为反馈输入,所述作动器(104)控制挠性体的变形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挠性卫星本体-挠性体协同控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通过以下步骤实现:
步骤S1,建立卫星挠性体动力学微分方程;
步骤S2,建立卫星本体-挠性体系统传递函数;
步骤S3,生成卫星本体-挠性体控制器迟滞模型;
步骤S4,识别卫星本体-挠性体控制器迟滞模型参数。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挠性卫星本体-挠性体协同控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包括PID控制器设计与PID控制器试验验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适用于挠性卫星本体-挠性体协同控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本体-挠性体经典PID反馈控制器的控制系统包括输入端(201)、控制器(202)、限幅器(203)、放大器(204)、作动器(104)、挠性体(102)和传感器(103)。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适用于挠性卫星本体-挠性体协同控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端(201)为模型辨识参数,经所述控制器(202)、所述限幅器(203)、所述放大器(204)、所述作动器(104)和所述传感器(103)完成对所述挠性体(102)的经典PID反馈控制回路。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挠性卫星本体-挠性体协同控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通过以下步骤实现:
步骤A,根据辨识出的迟滞模型结果,搭建其逆模型,进行迟滞补偿;
步骤B,建立一个状态观测器在线估计压电陶瓷的迟滞位移;
步骤C,进行经前馈补偿后的逆Bouc-Wen前馈控制试验;
步骤D,评估逆Bouc-Wen前馈控制效果。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适用于挠性卫星本体-挠性体协同控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本体-挠性体逆Bouc-Wen前馈控制器的控制系统包括前馈输入(301)、初始输入(302)、比例控制器(303)、状态观测器(304)、作动器(104),通过状态观测器(304)估计出迟滞位移,迟滞位移与前馈输入(301)和初始输入(302)做差后,经过比例控制器(303),得到输出电压来驱动作动器(104),构成补偿回路。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挠性卫星本体-挠性体协同控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通过以下步骤实现:
步骤Ⅰ,PID控制器与逆Bouc-Wen前馈控制的耦合;
步骤Ⅱ,生成卫星本体-挠性体协同控制器;
步骤Ⅲ,进行协同控制器控制试验;
步骤Ⅳ,评估协同控制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卫星工程研究所,未经上海卫星工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82747.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