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药学用中药连续萃取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10483843.4 | 申请日: | 2019-06-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3756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1 |
发明(设计)人: | 李新春;傅亮;雷光远;张卫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主分类号: | B01D11/02 | 分类号: | B01D1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31 | 代理人: | 李宏伟 |
地址: | 330006 ***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药学 中药 连续 萃取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药学用中药连续萃取装置,其结构包括:驱动机、进料管、搅拌罐、榨取机构、壳套、基座、减震板,本发明的有益效果:通过在结构上设有榨取机构由机构中的碾磨装置内部所主要组成的滤斗和碾磨器在传统萃取的基础上对药材残渣再次进行萃取,碾磨器的碾压轮表面为纵横交错的刀片结构,能够形成横向加纵向的切割与撕裂效果将药材残渣碾碎并通过与承压轮的相互作用将含有的药汁挤出,此种萃取结构能够将中药材的萃取率达到最大化,避免造成药液浓度不足和药材使用浪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药专业教学领域,尤其是涉及到一种药学用中药连续萃取装置。
背景技术
现代中药不仅包括传统的中药材和重要饮片,还包括其他经过加工的中药制剂,中药现代化的主要内容之一是控制中药的质量并保持药效的稳定可靠,而对中药样品的萃取技术是对中药处理技术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传统的中药萃取装置都只是单纯采用加水加热熬煮的方式来对中药进行处理,这样萃取出来的中药液浓度过低,并且药液的有效成分大部分仍存于被熬煮后废弃的药渣中,这是由于中药大部分为粗纤维物体,水煮加热无法有效逼出药材中的汁液,对于中药的药学研究不仅无法达到所需药材的研究数据,还会造成药材的使用浪费,基于以上前提,本案研发出一种药学用中药连续萃取装置以解决这个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药学用中药连续萃取装置,其结构包括:驱动机、进料管、搅拌罐、榨取机构、壳套、基座、减震板,所述驱动机侧边设有进料管,驱动机底部连接搅拌罐,搅拌罐与榨取机构相连,两者外层设有壳套,壳套底部连接基座,基座设有减震板,驱动机用于为与其相连的其他运转机构提供动力来源,进料管整体构造为广口锥形管,其较宽的的一端朝外便于投放中药材进入装置内,较窄的一端则连接驱动机能够同步底部的搅拌罐的搅拌速度,避免投放速度过快造成堵塞,搅拌罐则是用于投放的中药材浓缩液的配比搅拌,可为其干燥加热、均匀提供稳定物料输送至下方的加工机构中,壳套则是采用高强度的金属材料制成,用于为搅拌罐和榨取机构提供防护,避免在运转的过程中受到外界的高强度冲击和碰撞,并且具有防尘、耐腐蚀的性能,基座用于承载位于其顶部的结构所带来的压力以及在运转时的震动力,并通过其夹层设置的减震板降低震动,并由此消除装置产生的噪音和抖动,避免对构件运转产生影响。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技术补充,所述榨取机构由通气管、蒸汽管、碾磨装置、浓缩器、冷凝器、提取筒组成,所述通气管连接蒸汽管,蒸汽管联通碾磨装置,所述碾磨装置顶部与浓缩器相连,浓缩器通过冷凝器连接提取筒,通气管与基座相连且处于其中部位置将其贯穿,可通过真空或过滤压缩后的气体进行气动搅拌萃取后的药渣,避免药渣残留和堆积,蒸汽管则是能够通入蒸汽使得药液的沉淀物软化,有利于沉淀物排出,浓缩器则是能够使得加热面积与冷却面积配比合理,加热进入的药液切线循环方式,不会产生堵塞,具备预热、加热、生膜等完整的制作部件,并且其所产生的低温不会破坏中药的热敏物质,还可回收溶媒再利用,降低生产成本,冷凝器则是高效换热构件,主要用于把二次蒸汽进行冷凝冷却并回收,内部结构为多返程式构造,通入冷却水和二次蒸汽逆向进行汽液交换,提取筒则是为直筒形状并具备加热结构,利用此加热结构可进行正常生产沸腾后的维沸,其有效利用了能源加快了加热速度,又能起到支撑底部药材的支桥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未经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8384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