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提高漆酶对真菌毒素降解率的黄瓜介体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910484512.2 | 申请日: | 2019-06-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9210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26 |
发明(设计)人: | 姚斌;苏小运;王晓璐;罗会颖;柏映国;黄火清;王亚茹;王苑;涂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12N9/02 | 分类号: | C12N9/02;A23K10/14 |
代理公司: | 北京法信智言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737 | 代理人: | 刘静荣 |
地址: | 10019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提高 真菌 毒素 降解 黄瓜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属于农业生物领域,具体涉及提高漆酶对真菌毒素降解率的黄瓜介体及其应用。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用于真菌毒素降解的漆酶介体,其包括黄瓜水提物。本发明的介体能够协助漆酶有效地降解不同结构类型的真菌毒素,广泛用于食品和饲料真菌毒素脱毒领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业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提高漆酶对真菌毒素降解率的黄瓜介体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真菌毒素是真菌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主要污染储存的粮油食品和饲料,严重危害人畜健康。根据其结构特征,真菌毒素可分为芳香环和非芳香环两大类,芳香环类包括黄曲霉毒素、玉米赤霉烯酮、桔霉素、赭曲霉素、棒曲霉素和单端孢霉烯族毒素等;非芳香环类仅包括伏马毒素,其中黄曲霉毒素、玉米赤霉烯酮是最为常见和危害最大的真菌毒素。
目前,对真菌毒素污染的饲料的脱毒方法主要包括物理法、化学法、吸附法和生物法等。物理和化学脱毒法存在操作困难、效果不稳定、营养成分损失大以及影响饲料适口性等缺点。吸附法虽简单易行,但存在用量大、不够经济,容易引起二次污染等缺点。微生物脱毒法具有作用条件温和,对原料的感官性状、适口性等影响极小、增加原料营养价值等优点,被认为是最佳脱毒方法。生物脱毒作用主要是指降解酶通过酶促反应将毒素转化成低毒或者无毒产物,其中降解酶包括氧化酶如漆酶、锰过氧化物酶和水解酶(如酯酶)等。
生物脱毒技术实现规模化应用的过程中,寻找和筛选能降解真菌毒素的菌株,并对其所产胞外降解酶进行特性研究及对降解酶基因进行克隆和表达,是真菌毒素生物降解研究领域重要的突破点和发展方向。现有漆酶对真菌毒素的降解率普遍较低,因此,如何有效提高漆酶对真菌毒素的降解率是生物脱毒技术的关键所在。
研究表明,漆酶在介体的帮助下能氧化多种难降解的底物。漆酶介体是一类低分子量、低氧化还原电势的化合物,易得失电子,能在漆酶的作用下形成活性高且稳定的中间体,并作用于底物,使其被氧化。目前,常用介体可分为3类:1)合成介体,如:2,2-联氨-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ABTS)、紫脲酸(VIO)、1-羟基苯并三唑(HBT)、2,2’,6,6’-四甲基呱啶氧化物(TEMPO)等;2)天然介体,如:丁香醛(Syringaldehyde,SA)、乙酰丁香酮(Acetosyringone,AS)、乙酰香草酮(Acetovanillone)、对香豆酸(p-coumaric acid)等;3)其他类介体,如多金属氧酸盐(Polyoxometalates,POM)等。但合成介体存在以下缺点:1)稳定性较差;2)价格昂贵;3)有潜在毒性,有些介体氧化后会产生某些毒副产物使酶失活;4)大多数合成介体被氧化后不能再生。上述缺点限制了合成介体的应用。而天然介体不仅来源易、花费少而且对环境友好,更有经济价值,因此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高漆酶对真菌毒素降解率的黄瓜介体。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为提供上述介体的应用。
本发明再一目的在于提供提高漆酶对真菌毒素的降解率的方法。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真菌毒素降解剂。
根据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的提高漆酶对真菌毒素降解率的黄瓜介体,所述介体包括黄瓜水提物。
其中,漆酶BsCotA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未经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8451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