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马尾藻科海藻规模化育苗设施及其使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484529.8 | 申请日: | 2019-06-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3690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28 |
发明(设计)人: | 吕芳;詹冬梅;丁刚;李大鹏;刘玮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省海洋科学研究院(青岛国家海洋科学研究中心) |
主分类号: | A01G33/00 | 分类号: | A01G33/00;G05D25/02 |
代理公司: | 北京识然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975 | 代理人: | 曾庆国 |
地址: | 266000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马尾藻 海藻 规模化 育苗 设施 及其 使用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马尾藻科海藻规模化育苗设施,包括喷淋系统和循环过滤系统;所述育苗池内设有育苗台,所述育苗台的中间位置安装有中心柱;所述喷淋系统包括支架和喷头,所述喷头通过支架固定安装在中心柱的顶端;所述过滤系统包括海水过滤盒、海水回收管道、海水回收池和海水输送管道,所述海水过滤盒放置于育苗池的底部,所述海水过滤盒通过海水回收管道与海水回收池相连通,所述海水回收池内安装有与海水回收管道出水口相连的海水输送泵,所述海水输送管道的进水口与海水回收池相连,出水口与喷头相连。本发明通过育苗过程中环境条件的精准控制和合理的日常管理,实现马尾藻科海藻的高效、规模化地育苗。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海藻养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马尾藻科海藻规模化育苗设施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马尾藻科海藻是一类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大型海藻,在养殖、医药保健、生物制品、食品加工、水产饲料、海藻肥料、化工以及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开发和应用前景。近年来,由于近岸海区的污染和过量采收,导致其野生资源量急剧下降。
目前马尾藻科海藻的人工育苗过程是在功能单一的水泥池内进行,主要存在如下技术不足:(1)采苗前需要在中转箱内对种菜进行阴干处理后,再转入育苗池内;(2)采苗附着基需平铺于育苗池底并进行固定,易附生杂藻,且难以去除,需要经常喷洗和倒池工作,效率低,人工劳动强度大;(3)育苗池内光照强度的调节通过人工实时测量育苗场内的光照强度,并根据参数进行遮阳网的收放操作,这种调光方式不仅效果不好,会造成育苗池内表面光线太强,池底光线太弱,不利于采苗以及幼苗的生长。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通过提供一种马尾藻科海藻规模化育苗设施,以方便育苗过程中环境条件的精准控制,并方便日常管理。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马尾藻科海藻规模化育苗设施,包括育苗池、喷淋系统和循环过滤系统;所述育苗池内设有育苗台,所述育苗台的四角分别通过一立柱进行支撑,所述育苗台的中间位置安装有中心柱;所述喷淋系统包括支架和喷头,所述喷头通过支架固定安装在中心柱的顶端;所述过滤系统包括海水过滤盒、海水回收管道、海水回收池和海水输送管道,所述海水过滤盒放置于育苗池的底部,所述海水过滤盒通过海水回收管道与海水回收池相连通,所述海水回收池内安装有与海水回收管道出水口相连的海水输送泵,所述海水输送管道的进水口与海水回收池相连,所述海水输送管道的出水口与喷头相连。
优选的,所述育苗池为长方形的水泥池,其规格是长度为10-20m,宽度为3-4m,深度为0.8-1m。
优选的,所述育苗台的台面由多组平行排列的防腐木板连接而成,所述育苗台上放置有附着基。
进一步,所述育苗台的台面与育苗池的池底平行,且距育苗池池底20-30cm处;所述育苗台的台面长度比育苗池的长度小30-50cm,所述育苗台的台面宽度比育苗池的宽度小30-50cm。
优选的,所述喷头为通水自动旋转喷头,所述喷头为三臂式,每个臂上均开设有4个朝向育苗台的喷水孔;且每个臂上的4个喷水孔的喷水方向与臂轴线所呈的夹角不同,所述夹角为-45°~+45°。
优选的,所述海水过滤盒的内部放置于用于过滤育苗池内杂物的过滤棉和活性炭。
优选的,所述海水输送管道上安装有调控海水流速、流量的海水输送控制器。
进一步,所述育苗设施还包括调光系统,所述调光系统包括固定于育苗池的内侧壁上的反光组件、置于育苗池外部的控制器以及安装于育苗台上的光照传感器;所述光照传感器固定于育苗池的内部,所述控制器和光照传感器之间电性连接;所述反光组件包括连杆、支撑框以及活动安装于支撑框内的多根叶片,每根叶片的上下两端分别固定安装有一转轴,所述支撑框上开设有使转轴伸出的穿孔,每根转轴上均安装有一转盘,位于同一侧的转盘通过连杆相连,所述支撑框上安装有能够驱动转盘转动的电机,所述电机与控制器之间电性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省海洋科学研究院(青岛国家海洋科学研究中心),未经山东省海洋科学研究院(青岛国家海洋科学研究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8452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管藻丝状无性系育苗方法
- 下一篇:基于池塘培苗的紫菜育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