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散结消肿、化瘀止痛的纳鼻中药丸剂及其制作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485239.5 | 申请日: | 2019-05-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90248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06 |
发明(设计)人: | 吴后义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后义 |
主分类号: | A61K36/725 | 分类号: | A61K36/725;A61K9/20;A61P35/00;A61P31/06;A61P15/14;A61K35/64;A61K36/47;A61K33/2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76822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中药丸剂 消肿 散结 化瘀止痛 静脉注射 巴豆 全身吸收 温经理气 鼻黏膜 渗透性 胃肠液 消化酶 重量份 斑蝥 大枣 降解 破血 乳岩 乳癖 银朱 瘰疠 瘿瘤 制作 代谢 肝脏 避开 血管 吸收 | ||
本发明涉及中药丸剂领域,具体是一种散结消肿、化瘀止痛的纳鼻中药丸剂,包括以下按照重量份的原料:斑蝥4‑6份、巴豆4‑6份、大枣8‑12份、银朱0.8‑1.2份。还公开了一种散结消肿、化瘀止痛的纳鼻中药丸剂的制作方法。本发明具有温经理气、散结消肿、逐瘀破血的功效,主治瘰疠、乳岩、瘿瘤、乳癖等病;鼻黏膜内的丰富血管和高度渗透性,有利于全身吸收;可避开肝脏的首过作用、消化酶的代谢和药物在胃肠液中的降解;吸收程度和速度可与静脉注射相当;疗效快,立竿见影。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药丸剂领域,具体是一种散结消肿、化瘀止痛的纳鼻中药丸剂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丸剂是指药材细粉或药材提取物加适宜的粘合辅料制成的球形或类球片形制剂。按制备方法分类:①塑制丸,如蜜丸、糊丸、浓缩丸、蜡丸等;②泛制丸,如水丸、水蜜丸、浓缩丸、糊丸等;③滴制丸(滴丸)。按赋形剂分类:水丸、蜜丸、水蜜丸、糊丸、蜡丸等。
现有瘰疠(又称老鼠疮,生于颈部的一种感染性外科疾病)、乳岩(现代医学称为乳腺癌,是女性常见肿瘤之一)、瘿瘤(又称甲状腺肿瘤,是常见的头颈外科疾病)、乳癖(又称乳腺增生病,是常见的乳房疾病)等病的治疗丸剂配伍不合理,药效不利于全身吸收,疗效较慢。因此,针对这一现状,迫切需要开发一种散结消肿、化瘀止痛的纳鼻中药丸剂及其制作方法,以克服当前实际应用中的不足。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散结消肿、化瘀止痛的纳鼻中药丸剂及其制作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散结消肿、化瘀止痛的纳鼻中药丸剂,包括以下按照重量份的原料:斑蝥4-6份、巴豆4-6份、大枣8-12份、银朱0.8-1.2份。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包括以下按照重量份的原料:斑蝥4.5-5.5份、巴豆4.5-5.5份、大枣9-11份、银朱0.9-1.1份。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包括以下按照重量份的原料:斑蝥5份、巴豆5份、大枣10份、银朱1份。
一种散结消肿、化瘀止痛的纳鼻中药丸剂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称取斑蝥、巴豆和大枣;其中,斑蝥去头、足和翅;巴豆炒黄祛油;大枣蒸熟去皮核;
2)将步骤1)处理得到的斑蝥、巴豆和大枣混合研磨为极细粉末;
3)将步骤2)加工得到的极细粉末制成丸剂;
4)称取银朱,并对步骤3)制得的丸剂进行银朱包衣。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在步骤2)中,加工得到的极细粉术粒度为200-300目。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在步骤2)中,加工得到的极细粉末粒度为250目。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在步骤3)中,制得丸剂重量为0.5-1.5克。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在步骤3)中,制得丸剂重量为1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具有温经理气、散结消肿、逐瘀破血的功效,主治瘰疠、乳岩、瘿瘤、乳癖等病;鼻黏膜内的丰富血管和高度渗透性,有利于全身吸收;可避开肝脏的首过作用、消化酶的代谢和药物在胃肠液中的降解;吸收程度和速度可与静脉注射相当;疗效快,立竿见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后义,未经吴后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8523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