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BIM技术的模型碰撞检测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1910485338.3 | 申请日: | 2019-06-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1014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06 |
发明(设计)人: | 李峰;徐旭东;汪孙惠;黄荣凯;万菲;姚攀;王昕;吴迪;周成栋 | 申请(专利权)人: | 宝业湖北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7/50 | 分类号: | G06F17/50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宏宇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3 | 代理人: | 徐丽 |
地址: | 430000 湖北省武汉市青山区***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目标模型 碰撞检测 轮廓线 装置及电子设备 相对位置关系 构件表面 构件参数 参数确定 获取目标 几何参数 碰撞结果 申请 | ||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基于基于BIM技术的模型碰撞检测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其中,基于BIM技术的模型碰撞检测方法包括:从目标模型的几何参数中获取目标模型的构件参数,构件参数包括目标模型的轮廓线参数以及构件表面参数;根据轮廓线参数及构件表面参数确定所述目标模型中的各个构件的相对位置关系;根据各个构件的相对位置关系得到目标模型的各个轮廓线及各个构件之间的碰撞结果。从而可以实现在不加载目标模型的情况下确定出目标模型的各构件之间的碰撞关系。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数据处理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基于基于BIM技术的模型碰撞检测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建筑被修建之前一般会使用建筑模型进行模拟。而建筑模型是相对复杂的模型,在使用建筑模型时需要对整个建筑模型进行加载处理,以实现碰撞检测,可能对电脑系统资源的大量占用。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基于BIM技术的模型碰撞检测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能够达到不需要加载目标模型的情况下实现检查出模型中的碰撞情况的效果,以解决对系统资源占用高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BIM技术的模型碰撞检测方法,包括:
从目标模型的几何参数中获取所述目标模型的构件参数,所述构件参数包括所述目标模型的轮廓线参数以及构件表面参数;
根据所述轮廓线参数及所述构件表面参数确定所述目标模型中的各个构件的相对位置关系;
根据所述各个构件的相对位置关系得到所述目标模型的各个轮廓线及各个构件之间的碰撞结果。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基于BIM技术的模型碰撞检测方法,采用获取目标模型的几何参数,通过对几何参数进行确定出目标模型的轮廓线参数以及构件表面参数,再通过确定出轮廓线参数以及构件表面参数的相对位置关系可以实现对目标模型中的各个构件是否存在碰撞。与现有技术中的需要加载整个目标模型,通过对加载的目标模型进行对比查看确定碰撞相比,其降低了碰撞识别过程中的计算机内存的占用。
结合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根据所述轮廓线参数及所述构件表面参数确定所述目标模型中的各个构件的相对位置关系的步骤,包括:
根据所述轮廓线参数确定出所述目标模型的每条轮廓线对应的线函数,以及每个线函数中的各个变量的取值范围;
根据所述构件表面参数确定出所述目标模型的每个构件表面对应的面函数,以及每个面函数中的各个变量的取值范围;
计算每条所述轮廓线对应的线函数之间的第一函数关系,以确定出每条所述轮廓线之间的第一相对位置关系;
计算每个所述构件表面的面函数之间的第二函数关系,以确定出每个所述构件表面之间的第二相对位置关系;
计算每条所述轮廓线对应的线函数与每个所述构件表面的面函数之间的第三函数关系,以确定出每条所述轮廓线与每个所述构件表面之间的相对第三相对位置关系。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基于BIM技术的模型碰撞检测方法,还可以通过各个轮廓线、构件表面的函数计算得到各个线面之间是否交叉,从而确定出目标模型的各个轮廓线及各个构件之间的碰撞结果,将三维模型的识别转化为数字计算,可以相对准确快速地得到碰撞结果。
结合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在所述根据所述各个构件的相对位置关系确定出各个轮廓线及各个构件之间的碰撞关系的步骤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记录所述目标模型中的存在碰撞关系的各个构件的碰撞信息,所述碰撞信息包括碰撞标识;
接收到包含所述碰撞标识的碰撞请求后,根据所述碰撞标识对应的碰撞信息获取对应的碰撞构件模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宝业湖北建工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宝业湖北建工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8533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