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伞形山岩溶发育区域爆破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486101.7 | 申请日: | 2019-06-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32083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16 |
发明(设计)人: | 刘宏春;刘庆新;谢勇;陈士祥;高超;舒红波;卓志强;钱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铜陵海螺水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42D3/04 | 分类号: | F42D3/04;F42D1/10 |
代理公司: | 芜湖安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07 | 代理人: | 朱圣荣 |
地址: | 244000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装药 爆破 溶洞 炸药 爆破孔 引爆物 伞形 发育 钻爆破孔 长条状 装药量 吊袋 放入 | ||
本发明揭示了一种伞形山岩溶发育区域爆破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在爆破位置向下钻出爆破孔;步骤2、爆破孔内填放炸药及引爆物;步骤3、引爆炸药;所述步骤1钻爆破孔时判断是否存在溶洞孔,若是则步骤2先将长条状的装药带放入孔内,之后将放炸药及引爆物填放至装药带内。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对溶洞孔通过“吊袋”的方式在袋内进行装药,确保了装药量和装药连续性,溶洞区域的爆破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矿山爆破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对于溶洞区域较多的孔位,使用普通粉状乳化炸药(大包)进行装药,由于孔内存在溶洞区域,炮孔中部或者下部无法装药,采用“吊包”处理后,只能在“吊包”部位上部进行装药,导致爆破效果不佳,易产生根底和大块,不利于下游铲装设备进行铲装,同时对于根底要进行二次穿孔爆破,爆破安全系数降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实现一种能够可靠的在伞形山岩溶发育区域爆破的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伞形山岩溶发育区域爆破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在爆破位置向下钻出爆破孔;
步骤2、爆破孔内填放炸药及引爆物;
步骤3、引爆炸药;
所述步骤1钻爆破孔时判断是否存在溶洞孔,若是则步骤2先将长条状的装药带放入孔内,之后将放炸药及引爆物填放至装药带内。
所述装药带为两端开口的薄膜卷,将装药带放入爆破孔内的一端打结使底端构成密封结构。
所述装药带底端放入配重后打结,将配重放置在装药带内。
所述装药带的袋口撕开铺设在爆破孔外的两侧,撕开的袋口通过重物压住固定。
所述步骤2中,放入装药带前量取爆破孔预设深度加袋口长度的装药带。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对溶洞孔通过“吊袋”的方式在袋内进行装药,确保了装药量和装药连续性,溶洞区域的爆破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附图说明
下面对本发明说明书中每幅附图表达的内容及图中的标记作简要说明:
图1为伞形山岩溶发育区域爆破方法示意图;
上述图中的标记均为:1、装药带;2、袋口;3、重物。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如所涉及的各构件的形状、构造、各部分之间的相互位置及连接关系、各部分的作用及工作原理、制造工艺及操作使用方法等,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以帮助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发明构思、技术方案有更完整、准确和深入的理解。
伞形山岩溶发育区域爆破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在爆破位置向下钻出爆破孔,钻爆破孔的孔深和孔径按照预设要求和标准操作,钻爆破孔时判断是否存在溶洞孔,若钻孔中存在溶洞孔则钻孔过程后有明显的“打空”的过程,即钻头钻入到溶洞孔内,能够明显的了解是否有溶洞孔,再继续往下打孔则受力不变;
步骤2、若钻孔过程中没有出现溶洞孔,则直接向爆破孔内填放炸药及引爆物,若钻孔过程中出现溶洞孔,则需要准备装药带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铜陵海螺水泥有限公司,未经安徽铜陵海螺水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8610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水孔装药装置及其装药方法
- 下一篇:一种隧道超欠挖控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