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稠油降粘化合物、其制备方法、组合物及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910486662.7 | 申请日: | 2019-06-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4803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23 |
发明(设计)人: | 吴川;张祖国;苏建政;张汝生;李孟涛;唐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08F289/00 | 分类号: | C08F289/00;C08F220/56;C08F220/06;C08F220/34;C09K8/524;C09K8/584;F17D1/17 |
代理公司: | 北京聿华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11 | 代理人: | 贾艳华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稠油降粘 化合物 制备 方法 组合 应用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稠油降粘化合物,其如由A、B和C三种结构单元组成的结构式I所示,其中,R1为腐殖酸基,分子量为200至1000;R2为‑CH2CH2N+((CH2)LCH3)2CH3Z‑、‑CH2CH2N+((CH2)SCH3)(CH3)2Z‑、‑CH2CH2N+CH3((CH2)pCH3)2Z‑和‑CH2CH2N+((CH2)TCH3)3Z中的一种,其中,Z为氯或溴,L、S、P和T独立地为自然数;R4为H或甲基;m、n、X和Y为各单元的摩尔百分含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稠油降粘化合物。
背景技术
我国稠油资源量大,采出程度低,目前主要以蒸汽吞吐开采为主,多数油井在多轮次蒸汽吞吐后期阶段存在产量递减快,生产周期短,油汽比低,稳产难度大等问题,目前技术不能满足现场需要,经济效益差。特别是在目前低油价的形式下,需求一种经济有效的方法高效开发稠油油藏,意义重大。
活性高分子是具有活性官能团的高分子聚合物,具有增粘和降低油水界面张力的能力,但不存在色谱分离现象。分子结构成梳状或多支链状,具有良好的分散作用,能将孔喉中的油高效分散开来。无需蒸汽,降粘冷采,现场增产效果显著。
自上世纪五十年代Strauss首次合成出含有表面活性基团并取名为聚皂(polysoap)的高分子表面活性剂以来,人们通常认为,由于高分子表面活性剂的分子量较常规表面活性剂大,分子间易于缠绕,难以在表(界)面上吸附,因此活性高分子降低表(界)面张力的能力较低,提高分子量将会导致表面活性剂表界面张力的进一步下降,当其作为驱油剂使用时,它与原油的界面张力将难以降低到超低值,这些传统观念限制了以高分子表面活性剂为主要组分的活性高分子体系在提高采收率方面的应用。
现有的高分子表面活性剂,如聚乙烯醇、羟丙基纤维素、丙烯酸共聚物、聚乙烯吡咯烷酮等,具有良好的分散、絮凝、乳化、稳泡、护胶及增溶能力,成膜性和粘附性能优良,但降低表界面张力能力差,起泡力和渗透力弱。分子量低一些的活性高分子,如聚氧乙烯-氧化丙烯嵌段共聚物、烷基酚聚氧乙烯醚及其衍生物、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等,表面活性较好,表面张力通常在45-30mN/m,但其水溶液的增稠能力极为有限,分子量亦属于聚合物领域内低分子量范畴。
因此,合成具有较高分子量、低表面张力、油水界面张力可达到超低的高分子表面活性剂成为了近年来驱油剂合成方面的研究热点。目前一般根据活性高分子在水中的离子性可以将其分为阴离子型、阳离子型、两性离子型和非离子型。阴离子型主要有羧酸盐型、硫酸酯型、磺酸盐型等。阳离子型主要有胺盐或多胺类、季铵盐等。两性离子型主要有丙烯酸乙烯基吡啶共聚物、丙烯酸-阳离子丙烯酸酯共聚物、两性聚丙烯酰胺等。非离子型主要有聚乙烯醇及其部分酯化或缩醛化产品、聚丙烯酰胺、聚醚等。
发明内容
本发明之一提供了一种稠油降粘化合物,其如由A、B和C三种结构单元组成的结构式I所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8666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