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芯熔断排在审
申请号: | 201910487308.6 | 申请日: | 2019-06-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48702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20 |
发明(设计)人: | 黄夏亮;沈海博;程宝利;程军华;熊刚庭;孔卫忠;尹世飞;熊亚昆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西赣锋电池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2/34 | 分类号: | H01M2/34 |
代理公司: | 南昌贤达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6136 | 代理人: | 金一娴 |
地址: | 338000 江西省***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熔珠 连接排 电芯 熔点 熔断 连接槽 弧形槽 断开 电池技术领域 电流过载 电芯本体 断电保护 熔融状态 导体 顶盖 短路 过载 匹配 | ||
本发明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电芯熔断排。一种电芯熔断排,包括连接排,所述连接排具有连接槽,所述连接槽把所述连接排断开成2部分,第一部分用于连接电芯顶盖,第二部分的一端用于连接电芯本体,所述连接槽包括一组弧形槽,用于紧密接触连接一组熔珠,所述熔珠外形与所述弧形槽相匹配,所述熔珠与所述连接排均为导体,且所述熔珠的熔点低于所述连接排的熔点。本发明提供的电芯熔断排,当电流过载或者短路时,电流流经熔珠时,由于熔珠的熔点低于连接排的熔点,发生熔融状态,当持续过载时,熔珠进一步缩小,使得熔珠与连接槽之间产生空隙,使得连接排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发生断开,从而起到了断电保护的作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动力电池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芯熔断排。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电子产品的日益小型化、轻便化及便携带化,如摄像机、笔记本以及手机等,这些电子产品的驱动电源也向着高容量、高安全性以及轻便化的方向发展,锂电池以其高容量等优良特性,广泛地运用在电子产品中。
锂电池包括壳体、盖板以及电芯等,其中电芯置于壳体的内部,壳体的上端具有上端开口,盖板则封闭在壳体的上端的开口,再通过形成在盖板上的电极端子,则可以将锂电池与外部的电子元件电性连接,实现供电。
电池应用领域如此广泛,因此电芯安全不容忽视。因为电芯通常会被高风险地使用或使用过程中出现短路,从而导致起火燃烧事故,更有可能危及人身安全。目前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一般为电池壳体外部外接一些安全保护部件来达到保护的效果,如中国专利CN201610176088和专利CN101567432均通过在电池的壳体上端增加一些保护结构件来达到这个目的,这样给电芯的使用造成了很多限制,外接部件增加了电池结构的复杂程度,且增加了电池的使用成本增加。
发明内容
为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电芯熔断排,通过改变电芯内部结构件,来达到当电芯持续过载或短路时进行结构件熔断从而断电保护的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电芯熔断排,包括连接排,所述连接排具有连接槽,所述连接槽把所述连接排断开成2部分,称为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第一部分用于连接电芯顶盖,第二部分的一端用于连接电芯本体,所述连接槽包括一组弧形槽,用于紧密接触连接一组熔珠,所述熔珠外形与所述弧形槽相匹配,所述熔珠与所述连接排均为导体,且所述熔珠的熔点低于所述连接排的熔点。
本发明提供的电芯熔断排,当电流过载或者短路时,电流流经熔珠时,由于熔珠的熔点低于连接排的熔点,发生熔融状态,当持续过载时,熔珠进一步缩小,使得熔珠与连接槽之间产生空隙,使得连接排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发生断开,从而起到了断电保护的作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部分连接电芯顶盖的方式为叠层高分子扩散焊形成软连接,第二部分的一端连接电芯本体的方式为叠层高分子扩散焊形成软连接。高分子扩散焊可以保证尺寸及材质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排的材质为铜质或铝质。
进一步地,所述熔珠材质为高导电率材质,具体为银、铜、铝等其中的一种。
进一步地,所述熔珠为球体。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排整体呈“7”型,所述连接槽位于“7”型的水平部,在水平部将所述连接排断开成2部分,所述“7”型的竖直部端连接电芯本体。设置成水平部和竖直部可以使得熔断排与电芯本体及电芯顶盖连接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排的厚度为1.5~2.5mm。
进一步地,所述熔珠的数量及直径大小可根据电芯安全阈值设定。
进一步地,本发明提供一种电芯,包括前面所述的电芯熔断排。
附图说明
本发明实施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西赣锋电池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西赣锋电池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8730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