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旋翼结构及应用其的滚爬机器人在审
申请号: | 201910487823.4 | 申请日: | 2019-06-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17065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10 |
发明(设计)人: | 冯伟;刘笑;张艳辉;张晨宁;尹铎;冯亚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60F5/02 | 分类号: | B60F5/02;B62D57/032;B64C27/00;B64C27/52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恒申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12 | 代理人: | 袁文英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旋翼 旋翼结构 驱动源 支架 翻转机构 机器人 爬行腿 收容空间 侧框 转动 装配 输出端相连 变换位置 复杂环境 人本发明 旋翼机构 运动效率 圆形轮 升力 应用 变形 飞行 | ||
1.一种旋翼结构,应用于滚爬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与所述滚爬机器人相连的保护支架(11)、翻转机构(12)、驱动源(13)和旋翼(14),所述保护支架(11)内具有用于收容所述旋翼(14)的收容空间,所述保护支架(11)包括一侧框(111),所述翻转机构(12)活动地装配在所述侧框(111)上,所述驱动源(13)固定装配在所述翻转机构(12)上,所述旋翼(14)与所述驱动源(13)的输出端相连,所述翻转机构(12)能够带动所述驱动源(13)绕所述侧框(111)转动,以带动所述旋翼(14)绕所述侧框(111)在所述收容空间内和所述收容空间外切换位置,所述驱动源(13)能够带动所述旋翼(14)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翼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框(111)具有凹陷结构(1111),所述凹陷结构(1111)的底部具有缺口,所述翻转机构(12)装配在所述凹陷结构(1111)内,所述翻转机构(12)带动所述驱动源(13)运动时所述驱动源(13)经过所述缺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旋翼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机构(12)包括:翻转动力源(121)、翻转轴(122)和转动块(123),所述翻转轴(122)转动装配在所述凹陷结构(1111)的两个内壁之间,所述翻转轴(122)的轴线与所述侧框(111)的延伸方向平行,所述翻转动力源(121)的本体(2)固定装配在所述凹陷结构(1111)内,所述翻转动力源(121)的输出端与所述翻转轴(122)相连,所述转动块(123)固定在所述翻转轴(122)上且与所述缺口对应,所述驱动源(13)装配在所述转动块(123)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旋翼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支架(11)还包括保护框(112),所述保护框(112)为弧形结构,所述保护框(112)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侧框(111)的两端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旋翼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陷结构(1111)朝远离所述保护框(112)的方向凹陷。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旋翼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陷机构朝靠近所述保护框(112)的方向凹陷。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旋翼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框(112)的两侧延伸有弧面型的保护片,所述保护框(112)和所述保护片位于同一球面内。
8.一种滚爬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2)、若干爬行腿(3)和至少一对如权利要求1-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旋翼结构(1),所述若干爬行腿(3)活动地连接在所述本体(2)上,部分所述爬行腿(3)能够变形组成圆形轮,所述至少一对旋翼结构(1)对称地设置在所述本体(2)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未经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87823.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水空陆三栖潜航器
- 下一篇:用于电动车辆的减震器固定组件以及电动车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