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提高浒苔对废水染料孔雀石绿吸附效率的新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489336.1 | 申请日: | 2019-06-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5262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23 |
发明(设计)人: | 刘京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科技学院 |
主分类号: | B01J20/24 | 分类号: | B01J20/24;B01J20/30;C02F1/28;C02F101/36;C02F101/38;C02F103/30 |
代理公司: | 北京方圆嘉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85 | 代理人: | 董芙蓉 |
地址: | 23310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孔雀石绿 浒苔 等离子体处理 吸附效率 染料 藻粉 藻体 废水 光度计测定 标准曲线 恒温摇床 烘箱加热 化学基团 流水清洗 物理结构 研磨 电荷数 光吸收 小块状 锥形瓶 称取 过筛 活化 研钵 振荡 附着 去除 泥沙 细胞 海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高浒苔对废水染料孔雀石绿吸附效率的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青岛海域收集浒苔,流水清洗去取藻体上附着的泥沙;烘箱加热处理,充分干燥;将藻体剪成小块状放置于研钵中进行研磨,过筛;取藻粉进行等离子体处理;等离子体处理4‑10min后,称取藻粉加入到孔雀石绿锥形瓶中;放置于恒温摇床中转振荡处理12h;离心取上清,紫外分光度计测定OD618nm的光吸收,根据标准曲线计算残余孔雀石绿的浓度,进而计算出孔雀石绿的去除效率。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经过等离子体处理后由于藻体表面的电荷数的增加、化学基团的活化、物理结构的改变等原因显著提高了浒苔细胞对孔雀石绿的吸附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废水处理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提高浒苔对废水染料孔雀石绿吸附效率的新方法,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利用等离子体提高浒苔对废水染料孔雀石绿吸附效率的新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纺织工业的迅速发展,印染废水已经成为废水污染的重点污染源之一。特别是其中的偶氮染料更是占总染料的80%以上,由于其良好的水溶性、稳定性、难降解性、潜在的致癌性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社会问题。
传统的物理、化学方法处理污水的技术已经相对成熟,但是存在成本高、操作要求精准、易产生二次污染等问题。相比之下,生物吸附法具有投入成本低、操作简单、可就地处理、对周围环境干扰少、不会造成二次污染等优势,而且更适用于传统治理技术难以处理的环境污染物。其中藻类由于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高密度的细胞黏质和活性基团、易于培养等优势成为一种非常理想和潜在应用价值的天然吸附材料。浒苔是一种海洋生的大型藻类,每年春夏季节就会在沿海领域泛滥成灾,而且容易腐烂变质严重影响着海洋经济的发展和生态环境的保护,被称作“绿潮”灾害。如果将浒苔作为吸附剂不仅具有原料来源广泛、简单易得等特点,而且为沿海的“绿潮”灾害治理提供了一项有效的解决途径。
然而,浒苔作为天然吸附剂与其他生物吸附剂相比较对活性染料的去除效率相对较低。因此如何进一步提高浒苔的活性染料的去除效率成为了污水处理过程中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和技术瓶颈。而利用等离子体对吸附材料进行改性处理可以有效地提高吸附剂对水体活性染料的去除效率。
等离子体是气体在加热或强电磁场作用下发生的部分或者全部电离进而产生的是与固态、液态、气态处于同一层次的物质第四态,因其中的正电荷总数和负电荷总数在数值上总是相等的,故称其为等离子体,其主要为自由电子、离子、原子、化学活性粒子、UV辐射等。其中,低温等离子体以电解率高、反应温度低、产生的活性粒子种类多(如处于激发态的氧原子、氦原子氮原子和自由基等)和活性强等优势在日常生活生产中(冶金、化工、环保、消毒灭菌和微生物的诱变育种等领域)应用最为广泛。低温等离子体的产生可以有多种来源,如辉光放电、电晕放电、介质阻挡放电、射频单电极电晕放电、滑动电弧放电、射流放电等多种形式,其中介质阻挡放电(DBD)是一种常用的低温等离子体。DBD是一种典型的非平衡态的交流气体放电,它是将绝缘介质插入两个平行电极的放电空间,当电极间施加高交流电压时,气体会被击穿产生大量随机分布的等离子体。DBD等离子体能够在大气压或高于大气压的条件下产生,并能在较宽的频率范围内工作,其工作的电源频率50Hz-1MHz。DBD离子体作用于物体的界面会产生光、电、热等独特的物理性质,并且还受到外部电场、磁场等环境的影响。
现有技术中,还没有关于利用等离子体提高浒苔对废水染料孔雀石绿吸附效率的方法的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高浒苔对废水染料孔雀石绿吸附效率的新方法。
其具体技术方案为:一种提高浒苔对废水染料孔雀石绿吸附效率的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青岛海域收集浒苔,流水清洗去取藻体上附着的泥沙。50℃烘箱加热处理3天至藻体充分干燥。
步骤2.将藻体剪成小块状放置于研钵中进行研磨,研磨后过80-140目的筛子,得到粒径大小0.1-0.2mm的藻粉颗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科技学院,未经安徽科技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8933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