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锦棉混纺织物的染色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910489448.7 | 申请日: | 2019-06-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05842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06 |
发明(设计)人: | 宋东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华越印染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6P1/38 | 分类号: | D06P1/38;D06P1/673;D06P3/85 |
代理公司: | 绍兴市知衡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77 | 代理人: | 仵君粉 |
地址: | 3120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活性染料 混纺织物 锦棉 染色工艺 水中 锦纶 保温处理 传统工艺 纤维牢度 印染技术 常温下 棉纤维 元明粉 固色 清洗 申请 | ||
本申请提供一种锦棉混纺织物的染色工艺,属于印染技术领域。将待处理锦棉混纺织物置于水中,常温下,向水中依次加入元明粉和活性染料,升温至设定值,加入助剂,保温处理后,降温,调节pH完成固色后,清洗即可得到成品。与传统工艺相比,本工艺只用了活性染料,活性染料染棉纤维与锦纶纤维牢度完全可以达到3.5‑4级,部分颜色可以达到撞白效果了活性染料。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印染领域,特指锦棉混纺织物如罗马布用活性染料的一浴两步染色工艺。
背景技术
针对目前市场染锦棉混纺的罗马布,各大染厂传统工艺是先用活性染料染锦,洗一缸水80度皂洗,再洗一缸水用酸性染料染锦纶。此工艺需要两步两浴法,工艺时间长(5-7小时),颜料、助剂、水、电、汽多,排放的污水COD含量高,增加了水处理成本。
现有广东佛山宇丰染料有限公司研发了一种新型颜料酰胺料,通过媒体DM-2008将颜料改性后,再由特殊工艺,配合调节水的PH值,可以达到锦纶和棉同时着色,此染料工艺时间短(约4小时染一缸布),采用一浴两步法,节约了水、电、汽,纯碱也能节约3/4,污水COD含量大大降低,但此染料成本高,工艺重演性差,尤其是对敏感色着色不稳定,容易色花,两种成分着色不均匀。
因此,本发明人对此做进一步研究,研发出一种锦棉混纺罗马布用活性染料一浴两步工艺,本案由此产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锦棉混纺织物如罗马布用活性染料的一浴两步染色工艺,采用现有染料,达到锦纶和棉在同浴水比中同时着色,且上色均匀。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锦棉混纺织物的染色工艺,包括如下步骤:将待处理锦棉混纺织物置于水中,常温下,向水中依次加入元明粉和活性染料,升温至设定值,加入助剂,保温处理后,降温,调节pH完成固色后,清洗即可得到成品。
本申请染工艺中,首先将硫酸钠溶入水中,再将活性染料注入,再对其进行升温,加入助剂改性,保温若干时间,再降温并加入纯碱调节PH值,最后进行皂洗。其中:硫酸钠作用于电解质,因活性染料属阴离子型,而待染色的布在水中同样属阴离子型,同性相斥,硫酸钠溶于水形成阳电荷,在水中产生电解质反应,从而将颜料充分吸附在棉纤维细胞内壁,此时完成了活性染料对棉纤维的“吸附”过程。然后通过升温,这个过程就在完成锦纶纤维在中性、高温条件下,通过助剂改性后将水中剩余的活性染料经过范德华力着色于锦纶纤维上,经过保温,再降温,用纯碱调节pH值,此过程中由于整体水染料的pH是中性,棉纤维细胞处于打开状态,随着pH值升高而慢慢收缩,将活性染料固着于棉纤维内壁,就完成了活性染料对棉纤维的“固着”过程。
进一步,所述活性染料在10-20分钟内匀速注入。
进一步,升温过程中,其温度升高到80-120℃。设定为该范围的原因是使染料更充分的吸附与纤维。更优选的温度升至98℃-100℃。试验中我们发现:当温度低于98℃时,染料渗透不了纤维,锦纶不能更好着色,而高于100℃时,则会降低棉纤维上色率,也使布面由于温度过高,产生鸡爪印。
进一步,所述保温处理的时间为10-50分钟,并在98-100℃时优选保温时间为30-40分钟,保温处理的目的是使锦纶成分上色渗透纤维,使锦纶上色完成。
进一步,固色过程中,pH值为6.5-8,此时,实现锦纶在显中性时的着色。
进一步,固色中,降温至40-80℃,特别是当温度降至60℃时,配合助剂的改性,棉纤维上色效果最佳。
进一步,所述的助剂为Na2CO3。Na2CO3作为助剂的作用是固色作用,确保活性染料的改性在不同的pH值、不同的染色温度条件下,使不同的面料成分吸收得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华越印染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华越印染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8944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