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火炮反后坐装置动态测试的气动驱动式实验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10490039.9 | 申请日: | 2019-06-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07922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06 |
发明(设计)人: | 林雅亭;杨国来;郎烁斌;唐岩岩;孙全兆;葛建立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M7/08 | 分类号: | G01M7/08 |
代理公司: | 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32203 | 代理人: | 朱显国 |
地址: | 210094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后坐装置 驱动器 气动式 台架 实验装置 通孔 空气压缩机 动态测试 气动驱动 电磁阀 活塞杆 固连 火炮 驱动器连接 地脚螺栓 地面设置 连杆两端 螺母固定 螺栓 可调性 上螺纹 冲头 两组 匹配 对准 平行 简易 穿过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火炮反后坐装置动态测试的气动驱动式实验装置,包括空气压缩机、电磁阀、气动式驱动器、驱动器台架、连杆和两组反后坐装置台架;在连杆两端分别设有一个通孔,每个反后坐装置台架上设有一个反后坐装置,两个反后坐装置平行与地面设置,且反后坐装置的活塞杆分别穿过连杆的通孔,利用活塞杆上螺纹采用螺母固定连杆,驱动器台架通过螺栓与气动式驱动器固连,底部通过地脚螺栓与地面固连;在连杆上开有一个位于两个通孔之间的凹槽,气动式驱动器的冲头对准连杆上的凹槽,空气压缩机通过电磁阀与气动式驱动器连接。本发明具有装置简洁,操作简易的优点,解决了现有实验装置无法匹配,可调性差,适用范围小,激励不稳定等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实验装置,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火炮反后坐装置动态测试的气动驱动式实验装置。
背景技术
反后坐装置的作用类似于一个弹簧机构,是一个带有缓冲和复位功能的装置。反后坐装置的经典设计和理论分析,是运用静力学方法,基于火炮在静止条件下处于平衡状态,来分析其在发射过程中的受力状态,以此求得火炮在发射过程中的稳定性和静止性条件。其后座阻力规律也是通过对静力状态下的缓冲器件的理论分析和设计得到的。然而,在实际火炮发射状态下,火炮的受力和运动状态要比静力学模型所描述更加复杂。
李艳在《高冲击测试实验技术研究》一文中,采用实验装置研究分析都建立在初等强度理论和初等碰撞理论之上,但其装置的激励不够稳定,动力可调性能较差。
徐锐在《火炮典型机构动力学建模与参数辨巧研究》一文中,通过对发射机构其进行结构抽象,从而建立模型;为了减少传感器带来的实验测试系统中误差,基于传感器误差原理,为激光位移传感器和压电式加速度传感器专门设计了固定夹紧装置,其缺点在于装置较为复杂,对于火炮反后坐这种高负载力无需特别精准采用普通固定装置即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火炮反后坐装置动态测试的气动驱动式实验装置,解决了现有实验装置无法匹配,可调性差,适用范围小,激励不稳定等问题。
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技术解决方案为:一种用于火炮反后坐装置动态测试的气动驱动式实验装置,包括空气压缩机、电磁阀、气动式驱动器、驱动器台架、连杆和两组反后坐装置台架;在连杆两端分别设有一个通孔,每个反后坐装置台架上设有一个反后坐装置,两个反后坐装置平行与地面设置,且反后坐装置的活塞杆分别穿过连杆的通孔,利用活塞杆上螺纹采用螺母固定连杆,驱动器台架通过螺栓与气动式驱动器固连,底部通过地脚螺栓与地面固连;在连杆上开有一个位于两个通孔之间的凹槽,气动式驱动器的冲头对准连杆上的凹槽,空气压缩机通过电磁阀与气动式驱动器连接。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显著优点在于:(1)本发明的激励方式为气动式驱动器激励,气动式驱动器利用空气压缩机产生的高压气体产生驱动力,压缩空气可随时取用,因而电动机没有空转的能源浪费。
(2)本发明通过控制电磁阀的动作就能控制气缸的工作和返回,故实验中的操作简单、方便。
(3)整体实验装置较为简洁,无需配重质量块和导轨等装置,实验台架的位置均可调节,适用性强、故障率低、安全性高、操作简单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用于火炮反后坐装置动态测试的气动驱动式实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用于火炮反后坐装置动态测试的气动驱动式实验装置反后座台架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种用于火炮反后坐装置动态测试的气动驱动式实验装置连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一种用于火炮反后坐装置动态测试的气动驱动式实验装置驱动器台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理工大学,未经南京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9003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