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炉主铁沟浇注料及加工方法、及制备高炉主铁沟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490455.9 | 申请日: | 2019-06-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28119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16 |
发明(设计)人: | 郭建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温县宏兴特种炉料厂 |
主分类号: | C04B35/103 | 分类号: | C04B35/103 |
代理公司: | 北京鼎宏元正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58 | 代理人: | 邓金涛 |
地址: | 454150***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粒径 高炉主铁沟 铝矾土 重量份数 棕刚玉 粉料 骨料 细磨 纯铝酸钙水泥 热震稳定性 重量百分比 防爆纤维 广西白泥 金属硅粉 金属铝粉 蓝晶石粉 碳化硅粉 碳化硼粉 氧化铝粉 致密刚玉 减水剂 浇注料 沥青粉 碳化硅 浇注 硅粉 制备 加工 | ||
本发明涉及高炉主铁沟技术领域,高炉主铁沟浇注料,按照重量百分比,包括65%~75%的骨料和25%~35%的细磨粉料;骨料,按照重量份数,包括:3mm~5mm粒径的铝矾土4~9份,5mm~8mm粒径的铝矾土12~17份,8mm~12mm粒径的铝矾土4~9份,1mm~3mm粒径的棕刚玉18~25份,3mm~5mm粒径的棕刚玉7~13份,不超过1mm粒径的致密刚玉2~7份,不超过1mm粒径的碳化硅4~9份;细磨粉料,按照重量份数,包括:碳化硅粉8.5~15.5份,球沥青粉1.5~5份,200目的广西白泥0.6~2份,纯铝酸钙水泥1~5份,硅粉0.6~3份,氧化铝粉4~12份,蓝晶石粉0.2~0.9份,金属硅粉0.8~1.8份,碳化硼粉0.11~0.34份,减水剂0.08~0.22份,金属铝粉0.08~0.19份,防爆纤维0.02~0.08份。具有热震稳定性好等特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高炉主铁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高炉主铁沟浇注料及加工方法、及制备高炉主铁沟的方法。
背景技术
高炉主铁沟是高炉炉前的重要设施,其功能是实现液态渣和铁的分离。因主铁沟长期贮留高温铁水,同时其内衬长期受到渣铁的冲刷和侵蚀,工作条件非常恶劣,为了控制主铁沟的支撑结构温度在合理的范围内,主沟断面结构设计尤为重要。
随着强化冶炼,提高产量的需求日益突出,出铁沟要求一次性通铁量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通铁量却不够理想。目前,国内高炉出铁沟均采用捣打料,使用寿命短,通铁量不能满足现有生产需求,且使用中修补频繁,劳动强度大,影响生产指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高炉主铁沟浇注料及加工方法、及制备高炉主铁沟的方法,以致密刚玉、棕刚玉、铝矾土为主要原料,结合超细粉、复合外加剂等配制而成的低水泥浇注料,且制备成的高炉主铁沟具有抗侵蚀性好、强度高、耐冲刷、热震稳定性好、不粘渣铁、使用寿命长和制备周期短等优良特性。
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高炉主铁沟浇注料,按照重量百分比,包括65%~75%的骨料和25%~35%的细磨粉料;骨料,按照重量份数,包括:3mm~5mm粒径的铝矾土4~9份、5mm~8mm粒径的铝矾土12~17份、8mm~12mm粒径的铝矾土4~9份、1mm~3mm粒径的棕刚玉18~25份、3mm~5mm粒径的棕刚玉7~13份、不超过1mm粒径的致密刚玉2~7份、不超过1mm粒径的碳化硅4~9份;细磨粉料,按照重量份数,包括:碳化硅粉8.5~15.5份、球沥青粉1.5~5份、200目的广西白泥0.6~2份、纯铝酸钙水泥1~5份、硅粉0.6~3、氧化铝粉4~12份、蓝晶石粉0.2~0.9份、金属硅粉0.8~1.8份、碳化硼粉0.11~0.34份、减水剂0.08~0.22份、金属铝粉0.08~0.19份、防爆纤维0.02~0.08份。
进一步地,所述细磨粉料,按照重量份数,还包括球形石墨粉0.02~0.15份。
进一步地,所述铝矾土中Al2O3含量大于等于88%;所述棕刚玉中Al2O3含量大于等于95%;所述致密刚玉中Al2O3含量大于等于99%。
进一步地,所述碳化硅和碳化硅粉中碳化硅含量大于等于98%。
进一步地,所述硅粉为锆硅粉,且硅含量大于等于94%。
进一步地,按照重量份数,所述减水剂包括三聚磷酸钠0.04~0.12份和六偏磷酸钠0.04~0.10份。
进一步地,按照重量份数,所述氧化铝粉包括不超过1微米的活性氧化铝粉2~6份、2~6微米的煅烧氧化铝粉2~6份,且Al2O3含量大于等于99.9%。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温县宏兴特种炉料厂,未经温县宏兴特种炉料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9045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耐火组合物以及原位抗氧化阻隔层
- 下一篇:一种复合陶瓷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