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正反向交替过滤分离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10490465.2 | 申请日: | 2019-06-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1576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10 |
发明(设计)人: | 袁军;王存文;程健;郭嘉;贾丽慧;张富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工程大学;武汉艾斯发特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36/04 | 分类号: | B01D36/04;B01D50/00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唐万荣 |
地址: | 430074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控制阀 正反向交替 料液入口 滤液出口 正向 过滤分离装置 分离组件 分离柱 滤网膜 连通 过滤面 反洗 过滤 出口 堵塞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正反向交替过滤分离装置,包括入口、出口、以及至少一对分离组件;每对所述分离组件包括正向料液入口控制阀、第一分离柱、反向滤液出口控制阀、正向滤液出口控制阀、第二分离柱、以及反向料液入口控制阀;所述入口连通所述正向料液入口控制阀和反向料液入口控制阀;所述出口连通所述正向滤液出口控制阀和反向滤液出口控制阀。该正反向交替过滤分离装置通过正反向交替进料,从而可以充分利用滤网膜的正反过滤面,达到了边过滤边反洗的目的,避免滤网膜的堵塞。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气固、固液、气液和气固液的分离净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正反向交替过滤分离装置。
背景技术
过滤和沉降是污水处理常用的手段。常见的过滤方法有:道尔顿澄清器、砂滤器、旋液分离器、布袋过滤器、斜板沉降器、管式膜或中空纤维膜过滤器、陶瓷膜过滤器等。工业上常用过滤工艺一般采用上述过滤形式的一种或二种的简单组合。当过滤装置运行一段时间后,不溶性杂质在过滤面自动生成滤饼即自生动态膜。该自生动态膜对过滤过程既有好的一面,又有坏的一面。好的一面是提高过滤精度;坏的一面是导致滤膜堵塞,降低滤膜通量。为了保证过滤装置的正常运行,必须定期对过滤元件进行清洗或更换。目前清洗过滤元件的手段主要有:①取出过滤元件进行清洗或更换;②采用反冲清洗的方法,即采用清水反冲过滤元件,将堆积的杂质从排污口排出。上述两种清洗方案,前者需要拆卸过滤元件,过程繁琐;后者则需要配备繁冗的外部管路,且多个阀门切换操作麻烦,容易出错,增加了建造和维护成本。在实际过滤过程中堵塞的问题一直没有很好的解决。
常见的沉淀方法就是根据固体颗粒物的沉降速度设计不同大小的沉降槽,用空间换时间。利用沉淀的方法去除颗粒物,但由于一般颗粒物的沉降速度很低,所需设计的沉淀槽往往需要很大,导致占地面积大,投资成本增加等不利的因素。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正反向交替过滤分离装置,通过正反向交替进料,从而可以充分利用滤网膜的正反过滤面,达到了边过滤边反洗的目的,避免滤网膜的堵塞。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内容具体如下:
一种正反向交替过滤分离装置,包括入口、出口、以及至少一对分离组件;每对所述分离组件包括正向料液入口控制阀、第一分离柱、反向滤液出口控制阀、正向滤液出口控制阀、第二分离柱、以及反向料液入口控制阀;所述第一分离柱包括第一中空柱体、设于所述第一中空柱体内且底部朝下开口朝上的第一滤筒、以及上部伸入所述第一滤筒中的第一倒T形管道;所述第一滤筒用于将所述第一中空柱体分隔成上下两个部分,其中上部分为第一滤液区,下部分为第一滤渣区;所述第一滤渣区的底部设有第一排渣阀和第一排渣口;所述第一倒T形管道的上部设有第一溢流口,第一倒T形管道下部的一端连通所述正向料液入口控制阀,另一端连通所述反向滤液出口控制阀;所述第二分离柱包括第二中空柱体、设于所述第二中空柱体内且底部朝下开口朝上的第二滤筒、以及上部伸入所述第二滤筒中的第二倒T形管道;所述第二滤筒用于将所述第二中空柱体分隔成上下两个部分,其中上部分为第二滤液区,下部分为第二滤渣区;所述第二滤渣区的底部设有第二排渣阀和第二排渣口;所述第二倒T形管道的上部设有第二溢流口,第二倒T形管道下部的一端连通所述正向滤液出口控制阀,另一端连通所述反向料液入口控制阀;所述入口连通所述正向料液入口控制阀和反向料液入口控制阀;所述出口连通所述正向滤液出口控制阀和反向滤液出口控制阀;所述第一滤液区还连通所述第二滤液区。
进一步地,所述正向料液入口控制阀还连通所述反向料液入口控制阀,所述正向滤液出口控制阀还连通所述反向滤液出口控制阀。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滤液区的顶部设有第一排气口;所述第二滤液区的顶部设有第二排气口。
进一步地,第一滤筒和/或第二滤筒的滤网膜至少为纺织纤维过滤网或活性炭过滤网或金属过滤网或陶瓷烧结膜管或高分子烧结膜管中的一种。
优选地,所述滤网膜的目数在2到10000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工程大学;武汉艾斯发特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武汉工程大学;武汉艾斯发特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9046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废旧锂电池中的碳酸锂湿法回收的固液筛分装置
- 下一篇:污泥处理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