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油气砂三相流体在水平段内流动能力的评价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491525.2 | 申请日: | 2019-06-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5244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27 |
发明(设计)人: | 雷登生;李继强;严文德;黄小亮;田杰;袁迎中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科技学院 |
主分类号: | E21B47/00 | 分类号: | E21B47/00;G06Q50/02 |
代理公司: | 重庆为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6 | 代理人: | 周云涛 |
地址: | 401331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油气 三相 流体 水平 流动 能力 评价 方法 | ||
1.一种油气砂三相流体在水平段内流动能力的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按以下步骤进行:
S1,判断水平井筒内流体流型;
S2,判断水平井筒内流体流动状态为紊流或者层流;
S3,根据步骤S2中所得流体的流动状态,建立相应流动状态的层状模型;
S4,利用数值模拟方法求解步骤S3中所建立的层状模型,得到流体对应层状模型下的流动参数;
其中,步骤S1包括以下步骤:
S1.1,根据生产井垂直井筒至下而上的流型分布,预判水平井筒内的流体流型;
S1.2,根据步骤S1.1中的预判结果,利用流型计算基本参数进行对应流型条件公式的计算,确定水平井筒内流体主要流型;
其中,所述步骤S2中利用雷诺数公式进行判断;
当步骤S2中判断流体流动状态为紊流时,所述步骤S3中,构建紊流层状模型为:
其中,umb为流动床层速度,ρs为非均质悬浮层内固相的密度,ρm为混合物密度,g为重力加速度,ds为非均质悬浮层颗粒直径,Cmb为流动床层颗粒浓度,ymb为流动床层高度,CD为拖拽系数,CL为均质流体层的体积浓度,uh为上部气液层气液固相混合物速度,Ah为非均质层悬浮层的截面积,Ch为非均质层悬浮层内颗粒的平均浓度,Amb为流动床层截面积,Cmb为流动床层颗粒体积浓度,uSL为液相表观速度,Cs为液相中固体颗粒的平均体积浓度,Cg为气相体积浓度,A为水平井筒管道截面积,uSG为气相表观速度,dp/dX为气液相层的压力梯度,τh气液相层中气液固混合物与管壁的剪切力,τhmb为气液固混合物与移动床的剪切力,Sh为气液相层与管壁作用的界面周长,Shmb为气液相层与流动床作用的界面周长,Fmbsb为流动床层与静止床层固体摩擦力,τmbsb为流动床层与静止床层的液相剪切力,Smbsb为流动床层与静止床层的接触界面周长,Fmb为流动床层与流动床层所在管壁的固体摩擦阻力,Smb为流动床层与流动床层所在管壁的接触界面周长,D为井筒管径,θmb和θsb分别为有关流动床层和静止床层的中心角弧度,w为静止状态下颗粒的沉降速度,ε为颗粒的分散系数;
当步骤S2中判断流体流动状态为层流时,所述步骤S3中,构建层流层状模型为:
其中u为流体速度,u1为层状模型的上层流体流动速度,u2为层状模型的下层流体流动速度,A1为层状模型的上层截面积,A2为层状模型的下层截面积,Cv为管道内颗粒浓度,C1为层状模型的上层流体中颗粒浓度,C2为层状模型的下层流体中颗粒浓度,τ1为层状模型的上层流体与管壁的剪切力,τ2为层状模型的下层流体与管壁的剪切力,τ12为层状模型流体与管壁的总剪切力,S1为层状模型的上层流体与管壁作用的界面周长,S2为层状模型的下层流体与管壁作用的界面周长,S12为层状模型流体与管壁作用的界面总周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气砂三相流体在水平段内流动能力的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流体流动状态为紊流时,步骤S4中利用Doron试验基础参数对紊流层状模型进行模拟计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气砂三相流体在水平段内流动能力的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流体流动状态为层流时,步骤S4中利用Gillies实验基础参数对层流层状模型进行模拟计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科技学院,未经重庆科技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91525.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