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10491645.2 | 申请日: | 2019-06-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6434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16 |
发明(设计)人: | 罗正位;何帆;尚庭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都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9G3/00 | 分类号: | G09G3/00;G09G3/3208 |
代理公司: | 北京鼎佳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48 | 代理人: | 刘铁生;孟阿妮 |
地址: | 100015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显示 面板 显示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涉及显示技术领域,解决了无法检测显示面板裂纹位置的问题。本发明的主要技术方案为:包括:面板主体和检测单元,所述检测单元包括导线和多个检测元件,所述导线沿所述面板主体的边缘设置,多个所述检测元件通过所述导线并联连接,所述检测单元的一端通过所述导线连接有信号输入端,另一端通过所述导线连接有信号输出端,所述检测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导线的断裂位置改变接入到所述信号输入端和所述信号输出端之间所述检测元件的个数。本发明主要用于检测显示面板上产生裂纹的位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移动显示技术发展迅猛,OLED等柔性显示为代表的新一代显示技术正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然而柔性显示面板在切割完成的后端工艺中,面板的边缘非常容易发生微小的裂纹,由于柔性显示一般使用的是有机发光二极管技术,有机发光二极管对封装工艺的要求很高,一旦面板边缘出现微小的裂纹,水汽很容易渗透进入面板内部从而造成有机发光材料的失效和寿命减少,如果让有裂纹的面板进入模组段,会造成IC等重要资材的浪费,提高成本。因此检测和分析面板是否有裂纹,将有裂纹的面板直接淘汰掉,能够避免出现裂纹的面板进入的下一工艺中,制作成模组,进而可有效降低成本,提高模组段良率。
图1为现有的面板裂纹检测方法,基本原理是在面板周边制作金属导线1',该导线沿着面板的左、上、右三边走线,线的起始和终结都在面板的下端,并且起点和终点都分别连接到不同的测试引脚2'上,在进行ET(电性测试)时,通过检测面板下端的左右测试引脚2'是短路还是开路来判断面板周边是否存在裂纹,如果是短路则表示面板周边没有裂纹,如果开路表示面板周边存在裂纹。
现有技术中虽然可以检测出是否有裂纹的产生,但不能判断出裂纹产生的位置,因此如何检测裂纹的产生位置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主要目的是检测显示面板上裂纹的位置。
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该显示面板包括:面板主体和检测单元,所述检测单元包括导线和多个检测元件,所述导线沿所述面板主体的边缘设置,多个所述检测元件通过所述导线并联连接,所述检测单元的一端通过所述导线连接有信号输入端,另一端通过所述导线连接有信号输出端,所述检测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导线的断裂位置改变接入到所述信号输入端和所述信号输出端之间所述检测元件的个数。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具体地,所述导线包括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所述第一导线上连接有所述信号输入端,所述第二导线上连接有所述信号输出端,所述第一导线和所述第二导线并列设置且均沿所述面板主体的边缘设置,所述检测元件包括输入端和输出端,所述输入端连接于所述第一导线,所述输出端连接于所述第二导线。
具体地,所述第一导线设置有所述信号输入端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导线设置有所述信号输出端的一端相邻。
具体地,所述第一导线与所述第二导线均绕所述面板主体一周设置,所述第二导线所围成的区域置于所述第一导线之所围成的区域内。
具体地,所述第一导线设置有所述信号输入端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导线设置有所述信号输出端的一端相背离。
具体地,所述检测元件为电容。
具体地,所述面板主体包括依次层叠的第一金属层、绝缘层和第二金属层,所述检测元件包括第一极板和第二极板,所述第一极板连接于所述第一导线,所述第二极板连接于所述第二导线,所述第一极板与所述第一金属层相连接,所述第二极板与所述第二金属层相连接。
具体地,所述第一导线设置于所述第一金属层,所述第二导线设置于所述第二金属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都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都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9164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