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配网方法及配网装置、电子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910491725.8 | 申请日: | 2019-06-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2105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09 |
发明(设计)人: | 夏锋;叶茂;梁毅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海全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48/08 | 分类号: | H04W48/08;H04W48/10;H04W84/12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君之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366 | 代理人: | 吕战竹 |
地址: | 519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方法 装置 电子设备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配网方法及配网装置、电子设备,该方法包括:电子设备开启混杂模式;电子设备按照第一预设顺序对若干个信道进行监听,在监听每一个信道时,判断在当前信道上接收的数据包是否为信标帧或探测响应帧,若是,则获取并记录使用当前信道的AP的MAC地址;电子设备按照第二预设顺序对若干个信道进行监听,在监听每一个信道时,判断在当前信道上接收的数据包是否为信道锁定数据包,若是,则利用信道锁定数据包锁定信道,在监听当前信道时,电子设备先根据当前已记录的信息向使用当前信道的AP发送认证帧;电子设备根据获取的配网信息连接目标AP。本发明有利于提高WiFi频段带宽为20MHz的电子设备的配网成功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网络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配网方法及配网装置、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基于WiFi的物联网设备的使用越来越多,且都有联网的需求,然而,一般此类设备并不会携带用于人机交互的屏幕或按键,因此用户无法通过手动输入的方式直接对待配网设备设置配网信息(即所要连接的无线访问接入点AP的SSID和PSK),所以必须使用无线配网或其他辅助的方式让待配网设备获取到配网信息,目前主要采用的方式如下:
首先控制待配网设备处于混杂模式(监听模式)下,监听无线网络中的数据包,用户通过智能终端(如手机)将配网信息编码到UDP报文中,并通过广播包或组播包发送,待配网设备接收到智能终端发送的或者路由器转发的UDP报文后解码,从而得到正确的配网信息,再根据该配网信息连接至目标AP(如路由器)。
根据频段带宽的不同,目前的WiFi设备主要有20MHz和40MHz两种,对于上述的配网方式,如果待配网设备是20MHz的WiFi设备,而用户使用的是40MHz的路由器和40MHz的智能终端,则通常会发生待配网设备无法获取到配网信息从而造成配网失败的情况,其主要原因如下:虽然为了兼容性,目前40MHz的路由器通常以20MHz的WiFi频段带宽转发接收到的广播包或组播包,但如果当前路由器仅连接一个WiFi设备(即只有一个WiFi设备通过WiFi方式无线连接至路由器),路由器通常不会将接收到的广播包或组播包转发,从而导致待配网设备无法获取到用户通过智能终端发出的配网信息。
发明内容
基于上述现状,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配网方法及配网装置、电子设备,有利于提高WiFi频段带宽为20MHz的电子设备的配网成功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配网方法,应用于WiFi频段带宽为预定带宽的电子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S1:所述电子设备开启混杂模式,以监听无线网络数据包;
步骤S2:所述电子设备按照第一预设顺序对若干个信道进行监听,并在监听每一个信道时,判断在当前信道上接收到的数据包是否为信标帧或探测响应帧,若是,则利用所述信标帧或探测响应帧获取并记录使用当前信道的AP的MAC地址;
步骤S3:所述电子设备按照第二预设顺序对所述若干个信道进行监听,并在监听每一个信道时,判断在当前信道上接收到的数据包是否为信道锁定数据包,若是,则利用信道锁定数据包锁定信道以及停留在锁定的信道以获取配网信息,之后执行步骤S4,其中,在监听当前信道时,所述电子设备先根据当前已记录的信息向使用当前信道的AP发送认证帧,以使得使用当前信道的AP中的仅连接一个WiFi设备的AP在接收到广播包或组播包后能够将接收的广播包或组播包转发,所述当前已记录的信息包括当前已记录的MAC地址;
步骤S4:所述电子设备根据获取的配网信息连接目标AP。
进一步地,步骤S2中,所述利用所述信标帧或探测响应帧获取并记录使用当前信道的AP的MAC地址包括:
所述电子设备从所述信标帧或探测响应帧中提取AP的配置信道和AP的MAC地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海全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珠海全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9172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