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水溶性交联β-环糊精接枝丙烯酰胺共聚物絮凝剂的制备及产品和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910492593.0 | 申请日: | 2019-06-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56927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23 |
发明(设计)人: | 何丹农;王泽轩;童琴;代卫国;赵昆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纳米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F251/00 | 分类号: | C08F251/00;C08F220/56;C02F1/56;C02F103/30;C02F101/20 |
代理公司: | 上海东亚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1208 | 代理人: | 董梅 |
地址: | 201109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环糊精 交联 接枝丙烯酰胺 共聚物 合成水溶性 絮凝剂 制备 空间结构 难降解有机物 交联聚合物 弱酸性条件 重金属离子 丙烯酰胺 工业废水 环氧乙烷 静电作用 空腔结构 悬浮颗粒 交联剂 聚合物 硝酸铵 引发剂 原有的 包结 网捕 去除 架桥 应用 保留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溶性交联β‑环糊精接枝丙烯酰胺共聚物絮凝剂的制备方法及其产品和应用,利用环氧乙烷为交联剂在碱条件下合成水溶性β‑环糊精交联聚合物,该聚合物保留了β‑环糊精原有的空腔结构,具有网状空间结构和良好的水溶性;再以硝酸铵为引发剂,在弱酸性条件下,合成水溶性交联β‑环糊精接枝丙烯酰胺共聚物,借助丙烯酰胺链的架桥作用,交联β‑环糊精的包结作用,静电作用,网捕作用,对工业废水中难降解有机物,悬浮颗粒和重金属离子都有很好的去除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废水处理领域,具体是一种水溶性交联β-环糊精接枝丙烯酰胺共聚物絮凝剂的制备方法及其产品和应用。
背景技术
絮凝技术现己被广泛应用于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等治理领域,其目的是使水中有机物、胶体和悬浮物颗粒凝聚为大的絮凝体,以便从水中分离出来。常用的絮凝剂一般分为三类:(1)无机絮凝剂,例如硫酸铝、聚合氯化铝和聚合硫酸铁;(2)有机合成高分子絮凝剂,例如聚丙烯酰胺类和聚乙烯亚胺;(3)天然高分子絮凝剂,例如微生物絮凝剂、壳聚糖、藻酸钠、改性淀粉、几丁质聚氨基葡萄糖等。
天然有机高分子絮凝剂由于原料来源广泛、价格低廉、无毒、易于生物降解等特点,具有了良好的应用前景。
β-环糊精属天然有机高分子,具有安全、无毒且可生物降解性,对于选择β-环糊精作为吸附、絮凝是较优的选择。但是由于β-环糊精分子中C2和C3羟基之间形成分子内氢键而导致其在水中的溶解度较低,因此在应用上受到限制。为了改善β-环糊精在水溶液体系中的溶解性和分散性,对β-环糊精进行适当的改性,使其具备多官能团、水溶性和高分散性,在污水处理中十分有应用价值。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包裹IR780@硅质体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上述方法制备的包裹IR780@硅质体产品。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上述产品的应用。
本发明目的通过下述方案实现:一种水溶性交联β-环糊精接枝丙烯酰胺共聚物絮凝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水溶性β-环糊精聚合物的制备
β-环糊精溶于氢氧化钠溶液中,β-环糊精与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比为1:(10-20),恒温水浴下搅拌一定时间后,缓慢滴加环氧氯丙烷,环氧氯丙烷与β-环糊精的质量比为(1-3):1,滴加完毕后继续恒温搅拌一段时间后冷却至室温,用硝酸调节溶液pH=7,加丙酮洗涤后烘干,得到水溶性β-环糊精聚合物;
(2)水溶性交联β-环糊精接枝丙烯酰胺共聚物的制备
称取一定量的水溶性β-环糊精聚合物于三口烧瓶中,加入蒸馏水并加热至恒温搅拌一定时间,水溶性β-环糊精聚合物与水的质量比为1:(20-40);加入丙烯酰胺,再慢慢滴加0.1mol/L的硝酸铈铵溶液,丙烯酰胺、0.1mol/L硝酸铈铵与β-环糊精的质量比为(1-5):(2-6):1,滴加完毕后反应一定时间得到产物,将产物冷却至室温,得到水溶性交联β-环糊精接枝丙烯酰胺共聚物。
步骤(1)中,水浴的温度为30-50℃;搅拌时间为:12-20 h。
步骤(2)中,水浴的温度为50-80℃;搅拌时间为15-35 min;反应时间为:5-9 h。
本发明提供还一种水溶性交联β-环糊精接枝丙烯酰胺共聚物絮凝剂,根据上述方法制备得到。
本发明提供一种水溶性交联β-环糊精接枝丙烯酰胺共聚物絮凝剂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纳米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纳米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9259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