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氧化小檗碱在制备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药物中的应用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910493146.7 申请日: 2019-06-06
公开(公告)号: CN110227077A 公开(公告)日: 2019-09-13
发明(设计)人: 苏子仁;谢建辉;李彩兰;刘煜洪;黎玉翠;陈建南 申请(专利权)人: 广州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研究院)
主分类号: A61K31/4375 分类号: A61K31/4375;A61P1/00
代理公司: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代理人: 孙凤侠
地址: 510410 广东*** 国省代码: 广东;44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小檗碱 结肠组织 制备 免疫球蛋白 治疗 结肠炎 炎症细胞因子 应用 病理损伤 紧密连接 临床实际 临床治疗 硫唑嘌呤 药物选择 一线治疗 抗溃疡 有效地 血清 小鼠 施用 蛋白 安全 防治 保证 发现 研究
【说明书】:

发明公开了氧化小檗碱在制备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药物中的应用。本发明研究发现,氧化小檗碱能安全有效地抗溃疡性结肠炎,包括显著改善溃疡性结肠炎小鼠的一般症状、改善病理损伤、降低结肠组织炎症细胞因子及血清中免疫球蛋白的水平和增加结肠组织中紧密连接蛋白(TJs)的表达,其防治溃疡性结肠炎药效与传统一线治疗药物硫唑嘌呤相当,优于小檗碱。而且,氧化小檗碱安全性高,从安全角度氧化小檗碱的每日施用剂量不受严格的限制,使用时可根据临床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保证更好的疗效。本发明为临床上用于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提供了一种更优的新药物选择,对于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治疗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医药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氧化小檗碱在制备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药物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属于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Disease,IBD)的一种,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现代难治病之一。中医将UC归为“肠癖”、“下痢”、“泄泻”等范畴,其发病与情志所伤,饮食不节、感受外邪,脾胃虚弱等因素有关。UC是一种非特异性、慢性结肠粘膜炎症性疾病。该病好发于30-40岁的青壮年,往往是发作-缓解-复发的模式。该病病变部位涉及远端结肠和直肠,临床多表现为腹泻、腹痛、体重减轻、便血等症状。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迅速现代化和西方化,UC的发病率和流行率在全球范围内不断增加,不仅对生活质量产生负面影响,给患者带来严重的经济负担,而且导致结直肠癌(CRC)风险显著增加,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

UC的作用机制复杂且尚未完全阐明,目前仍缺乏公认的,疗效确切的药物和治疗方法。UC传统一线治疗药物主要为西药,主要包括5大类:对氨基水杨酸类(如柳氮磺胺吡啶、美沙拉嗪)、肾上腺皮质激素类(如地塞米松、泼尼松)、免疫抑制剂(如硫唑嘌呤、6-硫嘌呤和甲氨蝶呤)、生物制剂(英夫利昔单抗、阿达木单抗等)和微生态制剂,如益生菌。虽然上述药物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然而这些药物在疗效和安全性方面都有局限性。因此,迫切需要新的高效、安全的策略。

中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具有疗效确切、副作用低等特点。黄连、黄芩、白术、甘草、白芍、茯苓、木香、党参、陈皮、当归、薏苡仁和黄芪,是临床上最常用于中医治疗UC的12味中药,其中,黄连是治疗UC频率最高的药物。而中药直接应用也具有其局限性,中药中天然有效成分的研发成为新的热点。例如黄连的主要成分小檗碱(Berberine,BBR),具有显著的抗炎、抗腹泻、抗溃疡性结肠炎等多种药理作用。然而与小檗碱相比,更多、更高效、安全阈值更高的天然药物研发,仍然是研究者们不断的追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针对溃疡性结肠炎提供一种新的更高效、更安全的用药,即氧化小檗碱(Oxyberberine,OBB),本发明研究意外发现,氧化小檗碱对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显著优于小檗碱,而且氧化小檗碱安全性高。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氧化小檗碱在制备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药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本发明研究意外发现,氧化小檗碱可显著改善溃疡性结肠炎小鼠的一般症状、减轻病理损伤、降低结肠组织炎症细胞因子及血清中免疫球蛋白的水平和增加紧密连接蛋白(TJs)的表达,其防治溃疡性结肠炎药效与传统一线治疗药物硫唑嘌呤相当,优于小檗碱。

氧化小檗碱的化学结构式如下:

因此,氧化小檗碱在制备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药物中的应用,应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具体优选地,所述溃疡性结肠炎是由葡聚糖硫酸钠(DSS)引起的溃疡性结肠炎。

更具体地,所述药物可改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宏观表现。所述宏观表现指体重下降、血便、稀便。

所述药物还可改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结肠长度缩短情况。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研究院),未经广州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9314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