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绝缘子芯棒预制体、绝缘子芯棒及带有这种芯棒的绝缘子在审
申请号: | 201910494242.3 | 申请日: | 2019-06-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60826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26 |
发明(设计)人: | 胡晨光;徐建伟;李毅;曹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厚俞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17/38 | 分类号: | H01B17/38;H01B17/14;H01B17/32 |
代理公司: | 北京拉沃科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745 | 代理人: | 陈永宁 |
地址: | 257000 山东省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绝缘子芯棒 缠绕 卷绕层 预制体 弯曲性能 芯棒 绝缘子 内芯棒 复合支柱绝缘子 玻璃纤维编织 交替排列 三维编织 纤维层 滑移 卷绕 生产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绝缘子芯棒预制体、绝缘子芯棒及带有这种芯棒的绝缘子。本发明的包括内芯棒和卷绕在该内芯棒外表面的卷绕层;卷绕层主要由玻璃纤维编织而成,卷绕层包括第一缠绕组和第二缠绕组,且第一缠绕组与第二缠绕组的厚度比例为4:1;所述第一缠绕组和所述第二缠绕组交替排列,第一缠绕组和第二缠绕组皆10‑15个;卷绕层的厚度为80‑120mm。本发明绝缘子芯棒预制体其可以用于生产出弯曲性能得到提高的复合支柱绝缘子。本发明在内芯棒的外表面形成三维编织层,防止各个纤维层之间的滑移,进而提高了绝缘子芯棒的弯曲性能。本发明的预制体的成本较低,结构合理,并可以生产出弯曲性能高的绝缘子芯棒。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力行业输变电用绝缘子芯棒预制体及绝缘子,具体涉及绝缘子芯棒预制体、绝缘子芯棒及带有这种芯棒的绝缘子。
背景技术
现有输变电用的支柱绝缘子主要有瓷类支柱绝缘子和复合支柱绝缘子。复合支柱绝缘子具有质量轻、强度高、耐污闪等特点,其在高压输变电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随着电压等级的提高,要求复合支柱绝缘子的强度和刚度要足够高,进而要求复合支柱绝缘子芯棒的直径要足够大。
复合材料内芯外加硅橡胶伞裙型支柱绝缘子的芯棒采用复合材料制成,由于直径较大,对于拉挤工艺很难一次拉挤成型。目前支柱绝缘子的芯棒采用的成型方式多为各种规格的小拉挤棒捆绑在一起进行整体灌注,但是此种工艺由于较细的多只内芯棒结构存在粘接层过多,在芯棒的横截面积中占据了较大的面积比例,固化过程中内部产生较大的内应力,应力不均导致内部产生裂纹等缺陷,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很难达到理想使用效果。支柱绝缘子的芯棒还可以采用如下方式成型:内部为拉挤芯棒,外层分多次进行缠绕。这种成型方式虽然可以满足实际使用要求,但是生产效率较低,外层需进行多次缠绕即需多次固化,对于缠绕过程中的工序要求较多,且耗能较大,大大提高了产品的制造成本。此外,纤维在缠绕过程中有一定的磨损会大大降低芯棒的力学性能。
此外,传统的复合支柱绝缘子芯棒通常包括多个纤维层,各个纤维层之间通过环氧树脂固化结合在一起,但是各个纤维层之间存在界面,导致各个纤维层之间容易发生滑移,从而影响绝缘子芯棒的弯曲性能。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本发明提供一种绝缘子芯棒预制体、绝缘子芯棒及带有这种芯棒的绝缘子。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技术方案如下:
绝缘子芯棒预制体,包括内芯棒和卷绕在该内芯棒外表面的卷绕层;所述卷绕层主要由玻璃纤维编织而成,所述卷绕层包括第一缠绕组和第二缠绕组,且第一缠绕组与第二缠绕组的厚度比例为4:1;所述第一缠绕组和所述第二缠绕组交替排列,第一缠绕组和第二缠绕组皆10-15个;所述卷绕层的厚度为80 - 120mm。
进一步的,第一缠绕组的缠绕角度为6° - 9°,第二缠绕组的缠绕角度为82° -85°。
进一步的,所述内芯棒的直径为90 - 150mm。
进一步的,所述卷绕层的幅宽与所述内芯棒的长度之差小于10cm。
进一步的,所述玻璃纤维的厚度为0.5 - 0.7mm。
进一步的,所述内芯棒的外表面具有对称交叉螺纹,所述螺纹的深度为0.3mm -0.6mm,所述螺纹的螺距为1mm - 6mm。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绝缘子芯棒,该绝缘子芯棒包括上述的预制体的绝缘子。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绝缘子,该绝缘子包括上述的绝缘子芯棒的绝缘子。
有益效果:本发明在内芯棒的外表面形成三维编织层,防止了传统结构的各个纤维层之间的 滑移,进而提高了绝缘子芯棒的弯曲性能。本发明的预制体的成本较低,结构合理,并可以生产出弯曲性能高的绝缘子。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厚俞实业有限公司,未经山东厚俞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9424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防雷针式复合绝缘子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复合绝缘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