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张力性调节机制防控近视及屈光不正的矫正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494347.9 | 申请日: | 2019-06-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7958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01 |
发明(设计)人: | 任世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任世强 |
主分类号: | A61F9/00 | 分类号: | A61F9/00;A61B3/04;A61H5/00;G02C7/02;G02C7/14;G08B21/2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50011 河北省石家庄市桥***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张力 调节 机制 近视 不正 矫正 方法 | ||
1.一种基于张力性调节机制的防控近视及屈光不正的矫正智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光照强度检测模块,用眼行为检测模块,时间逻辑模块,近距离视标检测模块,CPU运算存储模块,报警模块,数据无线传输模块和显示屏;
其中,
用眼行为检测模块包括距离传感器、紫外线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和陀螺仪,用于检测用户所处的实时环境和行为状态,并与CPU运算存储模块交互,以判断出用户用眼环境和看远/看近的行为状态;
时间逻辑模块能够记录近距离工作时间和给出视力检测提示;
近距离视标检测模块为能在近距离视觉环境下模拟出5米标准视力表上的视标,该视标的大小根据视角设计原理由其到眼睛的距离确定,且使该视标位于凸透镜的焦点上,这样通过凸透镜的光为平行光,因而用户看到的视标相当于5米远处视力表中的视标,检测出所能够看清的最小视标即为最佳视力,看清视标所用的时间为NITM反应时间,检测结果由CPU运算存储模块记录;
如果为近距离用眼,则会通过时间逻辑模块所设定的看近工作时间,通过报警模块和显示屏给用户提醒,以使用户操作近距离视标检测模块检测视力,消除NITM反应恢复正常视力后,报警解除,再继续进行近距离用眼;
通过检测记录用户用眼行为,将每天的近距离工作时间与看远时间进行相比,给出用眼行为模式K值,即K=看近/看远,对一天中有多次的NITM检测行为时计算取其平均值,作为自变量X,与之对应的K值作为因变量Y,建立回归方程为:Y=A+BX,进行回归分析,设定通过智能装置所采集到的至少10天10组的X,Y数据,计算得出回归系数A和B,再代入现有的正常NITM反应时间计算出合理的K值,根据K值,则得出每天合理的具体近距离用眼时间和看远时间,通过显示屏显示,用户据此时间模式合理安排用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张力性调节机制的防控近视及屈光不正的矫正智能装置,所述距离传感器工作距离以TA点为0.6米设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张力性调节机制的防控近视及屈光不正的矫正智能装置,所述的时间逻辑模块的工作启动由两种模式确定,即由行为检测模块确定用户于近距离工作后自动启动,或由用户自行启动,自行启动的时间可以是开始近距离工作的时候,也可以睡眠前,以便用户在睡眠前消除NITM反应积累;时间逻辑模块所设定的近距离工作时间默认为20分钟,并且在0至60分钟的区间内可任意设置;在启动后按所设定的时间,周期性地通过报警模块给用户做出视力检测提示,及时消除NITM反应,恢复最佳视力。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张力性调节机制的防控近视及屈光不正的矫正智能装置,所述的近距离视标检测模块的具体设计方法为:(1)该视标为一个开口方向在垂直和水平方向随机变化的E形视标,且位于凸透镜的焦点上;(2)该视标模拟标准视力表,由0.8、1.0和1.5视力水平对应的视标构成,以适应不同个体眼的视力;(3)该视标显示顺序从0.8到1.5显示,每个视标的显示时间为5秒;(4)与该随机变化的E形视标对应地设置有逻辑关系的四个方向的按键,用户看清该视标,通过操作与E形视标开口方向对应的按键完成,该检测行为的准确性由系统自动获取判断,即用户通过按键判断出4个视标不同开口方向中的3个即为通过视标检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任世强,未经任世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94347.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