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仪表板注塑模具在审
申请号: | 201910495062.7 | 申请日: | 2019-06-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54344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23 |
发明(设计)人: | 潘洪章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方正精密模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73 | 分类号: | B29C45/73;B29C45/40 |
代理公司: | 北京挺立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65 | 代理人: | 贾楠楠 |
地址: | 2660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模型腔 定模 动模 流道 电动伸缩杆 汽车仪表板 温度传感器 控制装置 脱模机构 注塑模具 加热片 注塑口 连通 远红外加热片 工作效率 均匀设置 温度补偿 自动脱模 热效率 片加热 脱模杆 支撑座 注塑件 底座 脱模 加热 损伤 | ||
本发明公开一种汽车仪表板注塑模具,包括定模和动模,动模和定模之间形成模型腔,动模上设置有注塑口和流道,注塑口与流道连通,流道与模型腔连通,定模的模型腔下方设置有脱模机构,脱模机构包括脱模杆、支撑座、电动伸缩杆和底座;模型腔外表面均匀设置有加热片,每片加热片和模型腔外表面之间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和加热片与控制装置连接。本发明自动控制远红外加热片进行温度补偿,加热快,热效率高,温度控制方便,采用控制装置直接控制的电动伸缩杆进行自动脱模,提高了工作效率,避免人为脱模造成的注塑件损伤。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模具,具体的说是一种汽车仪表板注塑模具。
背景技术
在车辆汽车生产中,汽车仪表台结构复杂,现有技术中利用注塑模具进行生产,由于仪表台面积较大,在注塑时,模型腔未注满时,先注入熔融塑料容易固化,导致产品表面不光滑,成品质量差,脱模时需要根据冷却情况估算脱模时间,生产效率低,而且有一些成品由于注塑材料的黏性,会粘连在模腔中,不容易取出,导致注塑成型的效率比较低。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合理,能够自动进行温度补偿,且能自动脱模的汽车仪表板注塑模具。
技术方案: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汽车仪表板注塑模具,包括定模和动模,动模和定模之间形成模型腔,所述动模上设置有注塑口和流道,所述注塑口与流道连通,所述流道与模型腔连通,所述定模的模型腔下方设置有脱模机构,所述脱模机构包括脱模杆、支撑座、电动伸缩杆和底座,所述脱模杆上端顶在定模的模型腔下端面,脱模杆下端固定在支撑座上,所述支撑座下端面向下设置有电动伸缩杆,所述电动伸缩杆下端设置有底座;所述电动伸缩杆与控制装置连接;所述模型腔外表面均匀设置有加热片,所述每片加热片和模型腔外表面之间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和加热片与控制装置连接。
其中,所述加热片为远红外加热片。
其中,所述控制装置包括微处理器,电动伸缩杆控制开关,加热片控制开关,所述微处理器设定温度阈值1和阈值2,注塑时,微处理器将采集到的温度传感器的数值与阈值1相比较,当温度传感器的数值低于阈值1时,启动加热片进行加热,注塑完成后,微处理器将采集到的温度传感器的数值与阈值2相比较,当温度传感器的数值低于阈值2时,使动模与定模脱离,启动电动伸缩杆顶起脱模杆进行自动脱模。
有益效果:本发明相比于传统的技术方案来说,具有以下优点:
本发明的远红外加热片均匀铺设在模型腔的外表面,与模型腔紧密接触,加热效果好,导热快,远红外加热片加热升温快,热效率高,温度控制方便,且控制装置根据采集到的温度传感器数据分析对比后,对远红外加热片进行自动控制,工作效率高。本发明的脱模机构采用控制装置直接控制的电动伸缩杆,注塑结束后,根据采集到的温度传感器的温度,待仪表板完全冷却温度低于预先设定的阈值2时,启动电动伸缩杆顶起脱模杆进行自动脱模,达到提高了工作效率,避免人为脱模造成的注塑件损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发明,本实施例在以本发明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如图1所示,一种汽车仪表板注塑模具,包括定模1和动模2,动模1和定模2合模后,动模1和定模2之间形成密封的模型腔3,动模2上设置有注塑口4和流道5,注塑口3与流道5连通,流道5与模型腔3连通,定模1的模型腔下方设置有脱模机构,脱模机构包括脱模杆6、支撑座7、电动伸缩杆8和底座9,脱模杆6上端顶在定模1的模型腔下端面,脱模杆5下端固定在支撑座7上,支撑座7下端面向下设置有电动伸缩杆8,电动伸缩杆8下端设置有底座9;电动伸缩杆8与控制装置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方正精密模塑有限公司,未经青岛方正精密模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9506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