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助听器无线验配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910495203.5 | 申请日: | 2019-06-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25443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10 |
发明(设计)人: | 黄正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中德听力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R25/00 | 分类号: | H04R25/00;A61B5/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125 广东省深圳市宝***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助听器 遥控器单元 功能单元 管理单元 听力评估 数据库连接 边远地区 紧急呼救 软件平台 用户推荐 远程评估 中心单元 自动追踪 传声 蓝牙 云端 听力 喜好 智能 试验 | ||
本发明涉及助听器验配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助听器无线验配系统,包括基于AI智能蓝牙助听器APP验配软件平台的主要功能单元,所述主要功能单元由传声快译单元、紧急呼救、自动追踪单元、商城单元、听力评估单元、自主验配单元、远程验配单元、遥控器单元、专家验配单元、聆听体验单元、验配师管理单元、个人中心单元构成。通过与云端数据库连接的听力评估单元、遥控器单元、专家验配单元、验配师管理单元以及聆听体验单元,通过用户自主测试验配,由验配师和专家远程评估进行验配,来根据用户的听力状况和喜好而自动向用户推荐合适的助听器,无需用户到医院或助听器验配店进行验配,方便了老年人以及一些边远地区的用户的使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助听器验配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助听器无线验配系统。
背景技术
助听器是一种小型扩音器,通过把原本听不到的声音加以扩大,再利用听障人员的残余听力,使声音能送到大脑听觉中枢,而感觉到声音,由于不同听障人员的残余听力程度不同,因此需要根据使用者的听力状况选择恰当增益功率的助听器,并按照使用者的聆听习惯设置相对应的聆听程序,来提高使用者的舒适感。
现有的助听器验配的验配程序包括以下步骤:1、通过听力计对听障人士进行听力测试绘制听力图;2、通过编程线和编程器连接到助听器;3、将听力图输入到助听器编程系统;4、通过调试参数输入到助听器;5、然后通过对话了解验配效果,然而,这样的验配程序复杂,用户必需到医院或助听器验配店才能完成,而听力障碍人员中,老人占据较大部分,这样的验配方式对于老年人及一些边远地区的用户来说,极为不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助听器无线验配系统,具备无线智能助听器验配和专业人工助听器验配的优点,解决了背景技术中提到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助听器无线验配系统,包括基于AI智能蓝牙助听器APP验配软件平台的主要功能单元,所述主要功能单元由传声快译单元、紧急呼救、自动追踪单元、商城单元、听力评估单元、自主验配单元、远程验配单元、遥控器单元、专家验配单元、聆听体验单元、验配师管理单元、个人中心单元构成,这些所述功能单元包括对应模块并进行相互连接,且这些功能单元均与云端大数据管理系统连接,通过无线方式控制AI智能蓝牙助听器APP验配软件平台进行远程助听器验配。
优选的,所述传声快译单元包括快译语种选择模块、录音上传模块、云端语音处理模块以及文字显示模块。
优选的,所述自动追踪急救单元包括设置模块、位置定位模块、呼叫发送模块,其中呼叫发送模块设置于APP中也能同时设于助听器内。
优选的,所述商品单元由商品展示模块、在线支付模块、他人代付模块、订单确认模块、发货及货物跟踪模块组成。
优选的,所述听力评估单元包括用户基本信息问诊模块、教学视频模块、纯音信号发生器模块、听力报告模块、纯音信号模块构成,所述纯音信号模块由APP验配软件平台的操作界面控制。
优选的,所述自主验配单元包括用户基本信息问诊模块、教学视频模块、纯音信号控制模块、切换模块、助听器内置纯音信号发生器模块、纯音信号发生器模块、自动编程模块、聆听体验模块。
优选的,所述远程验配单元包括验配师后台编程模块,通过远程将聆听程序投送用户写入程序模块。
优选的,所述遥控器单元包括基于APP中的遥控器显示界面,设置单个或左耳、右耳遥控器,遥控指令通过蓝牙并按通信协议发射到蓝牙助听器,所述遥控器单元还包括耳鸣掩蔽模块,所述耳鸣掩蔽模块由:窄带噪声发生器模块,窄带噪声发生器控制模块组成,耳鸣掩蔽声可设计若干个。
优选的,所述窄带噪声发生器控制模块及显示界面,也可以通过蓝牙对助听器内置窄带噪声发生器进行调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中德听力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中德听力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9520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