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旋翼桨叶动态失速等离子体流动控制装置和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495450.5 | 申请日: | 2019-05-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03382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06 |
发明(设计)人: | 赵光银;梁华;吴云;贾敏;宋慧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工程大学 |
主分类号: | B64C27/06 | 分类号: | B64C27/06;B64C27/467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10051 陕西省***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失速 等离子体流动 旋翼飞行器 旋翼桨叶 插头 控制装置 集流环 接线盒 等离子体激励 直升机桨叶 直升机主轴 表面介质 阻挡放电 控制器 激励器 接地线 内插头 桨叶 桨毂 前缘 升力 支架 载重 电源 直升机 | ||
1.旋翼桨叶动态失速等离子体流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直升机(24);在直升机桨叶(19,20)前缘设置的激励器(1);桨毂处接线盒内插头:第一插头(7),第二插头(8),第三插头(12);直升机主轴(5);接线盒(6);集流环(9);固定集流环的支架(10);接地线(11);电源(13);控制器(14);C连引线(15);B连引线(16);D连引线(17);A连引线(18);第一引线(21);第二引线(22);其中
激励器(1)为表面介质阻挡放电形式的激励器,激励器(1)布置在直升机桨叶的翼面前缘0~2%弦长范围内,0%对应桨叶的前缘顶点;激励器(1)与桨毂处接线盒内插头电连接;激励器包括裸露的上表面电极(3)、绝缘介质层(2)和覆盖在绝缘介质下的下表面电极(4),激励器的下表面电极(4)和上表面电极(3)通过导线引至桨毂处接线盒(6),与接线盒(6)内的第一插头(7)电连接,接线盒(6)内的转接插头,即第一插头(7)和第三插头(12),与第二插头(8)相配合且电连接;每片桨叶上均安装有至少一组表面介质阻挡放电激励器(1);
集流环(9)的外罩固定在集流环支架(10)上,集流环支架(10)通过螺栓固定于直升机机身隔框;集流环(9)内随直升机主轴(5)高速旋转的转子与集流环静子可靠导电,构成集流环(9)的三个导电通道A、B、C;集流环通道A、B、C的静子端通过引线与电源(13)相接,A、B通道分别与第一、第二高压输出端(26、27)电连接,C通道与接地端(23)相连;同时,集流环三个通道A、B、C又分别与主轴内的4根引线,即A、B、C、D连引线电连接,继而,主轴内的这4根连引线接插头(8);通过集流环(9)的通道A实现电源(13)的输出端(26)、第一引线(21)、A连引线(18)的电连接;通过集流环(9)的通道B实现电源输出端(27)、第二引线(22)、B连引线(16)的电连接;通过集流环(9)的通道C实现电源接地端(23)、接地线(11)、C连引线(15)和D连引线(17)的电连接;
与B连引线(16)相连的第一桨叶(19)的激励器(1)的上表面电极是裸露在空气中的,布置在第一桨叶(19)的下翼面;与C连引线(15)相连的第一桨叶(19)的激励器(1)的下表面电极是被绝缘介质层覆盖的,布置在第一桨叶(19)的上翼面;
第一桨叶(19)上的激励器(1)通过C连引线(15)和B连引线(16)与接线盒(6)内的第一插头(7)电连接;第二桨叶(20)上的激励器(1)通过D连引线(17)和A连引线(18)与接线盒(6)内的第三插头(12)电连接,第一插头(7)和第三插头(12)与第二插头(8)相配合且电连接;C连引线(15)、B连引线(16)通过中空的桨距转轴(25)连接第一插头(7);D连引线(17)、A连引线(18)通过中空的桨距转轴(25)连接第三插头(12);第二插头(8)与集流环(9)电连接,第二插头(8)与集流环(9)电连接的A、B、C、D连引线(15、16、17、18)导线通过中空的直升机主轴(5);
高压脉冲信号通过第二引线(22)和第一引线(21)输送住集流环(9)的静子端口,通过集流环(9)实现第一高压输出端(26)、第一引线(21)、第二桨叶(20)上的A连引线(18)的电连接;通过集流环(9)实现第二高压输出端(27)、第二引线(22)、第一桨叶(19)上的B连引线(16)的电连接;通过集流环(9)实现接地端(23)、接地线(11)、第一桨叶(19)上的C连引线(15)和第二桨叶(20)上的D连引线(17)的电连接;
如果有其他桨叶,连接依次类似;
电源(13)的通道数目与激励器(1)数目对等,电源(13)固定安装在飞机的设备舱内;
控制器(14)用于采集和分析桨叶的运动姿态,包括桨距α、转速Ω、桨叶的方位角β、直升机前进速度V0,以产生电源(13)相应通道的触发信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翼桨叶动态失速等离子体流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电连接导线为耐高压同轴电缆;第一插头(7),第二插头(8),第三插头(12)采用防错航空插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翼桨叶动态失速等离子体流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电源(13)的电压脉宽范围为0.5μs~500μs,电压峰值范围为6kV~20kV,高压脉冲频率范围为500~5000Hz,电源(13)的输出功率大于500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工程大学,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95450.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