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玉米自激振动低损摘穗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10495519.4 | 申请日: | 2019-06-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63125B | 公开(公告)日: | 2023-10-13 |
发明(设计)人: | 张智龙;张宝昌;耿爱军;张姬;曹晓慧;王东锐;韩奎嵩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D45/02 | 分类号: | A01D45/02 |
代理公司: | 济南誉丰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企业) 37240 | 代理人: | 王舵 |
地址: | 271018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玉米 振动 低损摘穗 机构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玉米自激振动低损摘穗机构,包括摘穗支架,以及安装在摘穗支架上的喂入链和摘穗板,所述摘穗板下方通过减振装置与摘穗支架连接,所述减振装置包括与摘穗支架固接的减振器下套筒,以及与摘穗板搭接的减振器上套筒,所述减振器上套筒与减振器下套筒通过竖向设置的减振弹簧连接。本发明采用间隙可调式摘穗板,适用于茎秆直径大小不同的玉米收获作业,有效避免了果穗卡在摘穗板间隙当中造成喂入堵塞、效率低下等问题,有效提高了玉米果穗机收效率;通过设置减振装置使得摘穗板可以上下振动,有效降低了玉米果穗在拉茎刀辊向下拉动时与摘穗板的冲击力,有效降低了玉米果穗机收的损失及损伤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业机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到一种玉米自激振动低损摘穗机构。
背景技术
当前,玉米收获机械仍存在收获损失率高、稳定性和适应性差、农机与农艺不适应等问题,阻碍了玉米收获机械化进程,降低机械化收获质量。为解决上述问题,改进玉米收获机的工作性能成为玉米收获机械化的研究重点,其中割台是玉米收获机的关键部件,提高其工作性能十分关键。近年来,玉米收获机的割台多采用固定式摘穗板,由两条喂入链将茎秆拨入至摘穗板之间时,玉米果穗被拉茎刀辊向下拉动时会产生极大的加速度,从而使得果穗与摘穗板撞击时产生极大的冲击力,导致玉米果穗发生很大程度的损伤。同时,固定式摘穗板导致摘穗板之间的间距不能随时改变,无法适应直径大小不同的玉米茎秆的喂入。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玉米自激振动低损摘穗机构,结构简单合理,能够在玉米果穗摘取过程中实现防堵减损且相对于现有方案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提供一种玉米自激振动低损摘穗机构,包括摘穗支架,以及安装在摘穗支架上的喂入链和摘穗板,所述摘穗板下方通过减振装置与摘穗支架连接,所述减振装置包括与摘穗支架固接的减振器下套筒,以及与摘穗板搭接的减振器上套筒,所述减振器上套筒与减振器下套筒通过竖向设置的减振弹簧连接,且减振器上套筒的外壁与减振器下套筒的内壁滑接。
本方案在普通割台的基础上增加了减振装置,使得摘穗板具有一定的振动减损的功效,摘穗板搭接在减振器上套筒上,当玉米果穗与摘穗板发生撞击时,摘穗板下压,减振弹簧压缩,使得加速度降低,冲击力减小,有效避免了由于果穗与摘穗板之间的冲击力过大而造成果穗的损失及损伤,有利于果穗进行进一步的处理与加工;通过设置减振器上套筒和减振器下套筒,方便了减振弹簧的安装,提高了安装效率,并且防止弹簧弯曲,起到导向作用。
作为优化,所述减振器上套筒上设有向下延伸至减振弹簧内孔中的导向筒,所述导向筒的筒底穿设有限位螺栓,所述限位螺栓与减振器下套筒通过螺纹连接。本优化方案通过设置导向筒,方便对减振弹簧的上端进行径向固定,通过设置限位螺栓,可防止减振器上套筒与减振弹簧脱离。
作为优化,所述摘穗板与摘穗支架之间还通过间隙调节装置连接,所述间隙调节装置包括与摘穗板铰接的连板和轴接于摘穗支架上的摇杆轴,所述连板与摇杆轴固接,所述摇杆轴上还固接有耳座,所述耳座与摘穗支架通过垂直于摇杆轴的拉簧连接。
本优化方案通过设置间隙调节装置,使得摘穗板之间的间隙能够根据玉米茎秆直径的大小进行自动的调整,玉米茎秆进入摘穗板间隙时,两摘穗板被茎秆挤压分开,摘穗板向外移动,从而通过连板带动摇杆轴转动,摇杆轴转动时通过耳座将拉簧拉伸,摘穗板间隙的增大,可有效避免果穗在割台上发生堵塞以及摘穗板直接卡住果穗,避免玉米果穗损失及损伤;茎秆落地后,两摘穗板之间的间隙在拉簧的拉力作用下立即收缩,以适应下一株玉米茎秆的进入,以适应玉米茎秆直径大小不同的玉米果穗收获;为了简化连板的设计,可将摇杆轴设置为沿前后方向延伸。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农业大学,未经山东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9551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