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人造纤维的染色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495935.4 | 申请日: | 2019-06-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64370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02 |
发明(设计)人: | 林庚贤 | 申请(专利权)人: | 鼎基先进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6P1/00 | 分类号: | D06P1/00;D06P1/44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泽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8 | 代理人: | 张秋越 |
地址: | 中国台湾高***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人造纤维 染色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人造纤维的染色方法,包含下列步骤,首先,制备一人造纤维,然后将一染料、一交联剂,及适量的水投入一容置槽中进行混合。接着将该人造纤维料浸置该容置槽中,以取得一经染色的染色人造纤维,再利用一滚轮组将该染色人造纤维进行辊压,最后将该染色人造纤维进行烘干。利用本发明人造纤维的染色方法,不需大量用水、产生废水,且染色制程时间短,不仅可有效缩短生产流程,提升生产效率,亦可节约能源的使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人造纤维的染色方法,尤指一种低浴比、低耗能、低用水,以减少染液体积达到环保、节能效果的人造纤维的染色方法。
背景技术
人造纤维,以聚酯(polyester)和尼龙(nylon)两种高分子材料广为人知,相较于天然纤维具有较佳的延展性、抗水、防污特性,应用于衣料、居家生活、汽车纺织品、工业纺织品或旅行用品等产品,其中以纺织产业最为广泛使用。纺织业为配合各产业对个性化、时尚化、小批量、货期短产品色度的需求须将人造纤维染色,而「打色样」是非常重要的一件前置作业,色样的准确性攸关货品是否得以出货。
然而人造纤维为一种疏水性纤维,本身缺乏亲水性基团,因而染料分子不易进入人造纤维内部,造成染色性不良,需借助其他方式使染料进入,例如高温高压染色法(HighTemperatureHigh Pressure Dyeing)。一般而言,聚酯纤维需使用130℃~135℃的高温及高压染色,色相才会均一,色牢度才能维持在3级以上,但能源消耗高;而一般尼龙染整温度为95℃~100℃,且需持温40分钟以上,耗费工时长,进而造成染色效率低。除因人造纤维本身化学结构关系,长年来皆有色牢度差及染不深的缺点,此外受限浴比值的比例亦会影响染色物的上染性、匀染性、移染性。
如中国台湾发明第I304831号专利「反应性染料组合物及其应用」,虽然其揭露染整温度不需至100℃,但染液须另外加入纯碱后加热至60℃并维持该温度直至染色完毕,染色耗时约一小时。染色完成后,尚须额外进行水洗、皂洗和干燥等程序,整个过程中浪费许多资源且会消耗大量能源。
随着科技进步,人造纤维的染色时间有逐渐缩短的趋势,但浸染上色步骤后的洗涤步骤却仍然无法省略,如中国台湾发明第I404847号专利「聚酯基材的表面处理方法」,该案揭露先对聚酯基材进行加热,化学活性较低的聚酯基材表面容易被染色,后续再进行染色时,染色时间才可以缩短至1分钟内。但该加热处理需时10秒至5分钟,且加热温度必须介于100℃~180℃间,后续的洗涤步骤还需大量用水冲洗染色物上的染剂,进而产生大量环境废水。
众所皆知地,染整制程是纺织产业中最具污染性的一环,需消耗大量的用水与化学品,且会排放出染色废水。染整业制程所排放的染色废水具高色度、多变性、高化学需氧量(Chemical Oxygen Demand, COD)、高悬浮固体浓度(suspended solids, SS)及生物难分解等特性,其影响水体呈现颜色、降低气体溶解度及影响水中生态环境,对自然生态危害重大。
综上所述,现有技术仍然存在以下问题:
一、损耗能源
传统染色方法为调和染剂需大量用水,在染色完后还需大量用水清洗染布或调和固色剂。另因人造纤维的化学结构关系,还需额外以高温或是高压的方式才能顺利进行染色,除了外加机台设备昂贵之外,染色过程中除需大量用水,且染色所需持续加热也会造成机台损耗、电力成本增加。
二、打色样成本高
颜色会受季度及流行所影响,且各个厂商的要求亦不同,因此无法预先大量备料,如为配合客户需求进行少量打样,而每次打色样的程序与大量产制程序相同,且因浴比值关系,材料有固定消耗量,皆会造成用水、染剂消耗,成本无法降低,如色样不符顾客的色度需求,无法另行利用,将导致工厂积货,增加成本。
三、不利环保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鼎基先进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鼎基先进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9593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