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混杂复合材料防爆筒及其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1910496150.9 | 申请日: | 2019-06-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60420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23 |
发明(设计)人: | 张丽珠;刘式俊;高轶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市圣赢碳纤维制品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42D5/04 | 分类号: | F42D5/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32000 ***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中间吸能层 复合层 混杂复合材料 表面缓冲层 高韧性纤维 复合结构 防爆筒 缠绕 复合材料结构 能量吸收能力 单向缠绕 二维编织 防爆筒体 刚性支撑 高效吸能 使用寿命 特性纤维 综合特性 复合材料 爆炸物 刚性层 缓冲层 耐腐蚀 碳纤维 重量轻 缓冲 混杂 阻隔 复合 外部 威胁 配合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混杂复合材料防爆筒及其结构,包括内部刚性复合层、中间吸能层和表面缓冲层,所述中间吸能层缠绕于内部刚性复合层的表面,所述表面缓冲层缠绕于中间吸能层的表面,所述内部刚性复合层采用碳纤维混杂高韧性纤维的二维编织复合结构构成,所述中间吸能层采用高韧性纤维的螺旋单向缠绕复合结构构成。本发明通过内部复合刚性层、中间吸能层和外部缓冲层的配合,通过不同特性纤维复合材料的综合特性协同作用,很好的发挥刚性支撑、高效吸能和破坏缓冲等多种作用,有效提高对于爆炸物威胁的阻隔和能量吸收能力,同时复合材料结构的密度小、重量轻而且具有耐腐蚀特性,可有效提高防爆筒体的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防爆筒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混杂复合材料防爆筒及其结构。
背景技术
防爆炸系列防护产品主要是为防止爆炸物对周围的人和财产造成严重伤害而设计的产品,包括在捜爆和排爆过程中为人体提供防护的排爆服,用于处置和隔离爆炸物的防爆毯,防爆球与防爆罐,爆炸时使人逃生的泄爆门,银行等重要場所使用的防爆炸复合玻璃等,不同类型和级别的防护装备能够対不同种类和强度的爆炸冲击提供防护,是公安民警执勤执法过程中的重要装备,防爆罐作为一种专门放置爆炸装置的排爆设备,它能够抑制爆炸物爆炸所产生的冲击波和破片对周围环境造成的杀伤效应,可防范并弱化爆炸物引爆时产生的爆炸威力对于周边人员及财物造成的巨大损害。
传统的防爆罐的主体结构为钢制或特种金属制备的筒体,该筒体可以有效组织爆炸物的辐射状冲击,将爆炸冲击波和破片飞溅的伤害限制的筒体范围内,同时通过防爆产品筒体自身的耐冲击吸能结构消除冲击能量,而这种破坏冲击能量的吸收主要靠金属材料的自身抵抗破坏的物理特性决定,而且金属材料存在密度较大的问题,因此制备的防爆产品筒体往往厚度大、体积笨重、不易于移动,同时金属筒体存在长期使用的锈蚀现象,正常服役寿命较短。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混杂复合材料防爆筒及其结构,具备质量轻、良好的能量吸能力、耐腐蚀、使用使用寿命长和有效提高危险阻碍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防爆筒在使用时对于爆炸能量吸收效果不佳,危险阻碍能力较低、密度大、质量重和使用寿命不长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混杂复合材料防爆筒及其结构,包括内部刚性复合层、中间吸能层和表面缓冲层,所述中间吸能层缠绕于内部刚性复合层的表面,所述表面缓冲层缠绕于中间吸能层的表面,所述内部刚性复合层采用碳纤维混杂高韧性纤维的二维编织复合结构构成,所述中间吸能层采用高韧性纤维的螺旋单向缠绕复合结构构成,所述表面缓冲层采用高韧性纤维混杂的二维编织或三维立体编织结构构成。
优选的,所述内部刚性复合层可选用T300、T700、T800、T1000其中的一种碳纤维与高韧性的UHMWPE纤维、芳纶纤维、PBO纤维中的一种混杂形成增强结构,且其中两种特性纤维的混杂比例根据要求灵活设计,所述内部刚性复合层制备所用的树脂基体可选用环氧树脂、酚醛树脂、不饱和聚酯树脂中的一种,所述内部刚性复合层通过二维编织的混杂纤维和树脂机体浸泡、加压热固化成型制成,且内部刚性复合层的厚度根据设计要求决定。
优选的,所述中间吸能层采用可用UHMWPE纤维、芳纶纤维、PBO纤维和玻璃纤维中的任意一种,所述中间吸能层的UHMWPE纤维、芳纶纤维、PBO纤维和玻璃纤维采用单向排布螺旋结构且通过浸渍热固性树脂处理,所述中间吸能层缠绕于内部刚性复合层的表面,并且通过加压热固化成型方式制成,所述中间吸能层的浸渍热固性树脂可选用环氧树脂、酚醛树脂和不饱和聚酯树脂中的任意一种,所述中间吸能层的厚度根据设计要求决定。
优选的,所述表面缓冲层选用高韧性纤维混杂增强,且高韧性纤维可选用UHMWPE纤维、芳纶纤维、PBO纤维和玻璃纤维中的任意一种,所述表面缓冲层的二维编织方式可以采用平纹、斜纹和缎纹中的任意一种,所述表面缓冲层的三维编织方式采用三维多向编织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市圣赢碳纤维制品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吉林市圣赢碳纤维制品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9615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