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集中泵房管路集成分油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10497532.3 | 申请日: | 2019-06-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1774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4 |
发明(设计)人: | 荣秀峰;魏连斌;赵旺;赵祥竣 | 申请(专利权)人: | 嘉里粮油(天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7D7/02 | 分类号: | B67D7/02;B67D7/38;B67D7/06 |
代理公司: | 天津滨海科纬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211 | 代理人: | 杨慧玲 |
地址: | 300456 天津市滨海新区***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集中 泵房 管路 集成 系统 | ||
本发明创造提供了一种集中泵房管路集成分油系统,包括泵房内设置的卧式分油盘、以及分油盘上设置的用于储油的储罐,所述储罐设置在分油盘的外围,储罐通过外接管路与分油盘外的供油设备连接;所述分油盘上设有油泵,油泵的进油端通过转接管件与储罐连接、出油端通过外接管路与泵房的出油设备连接;所述分油盘内设有预埋管件,预埋管件的两端设有用于连接转接管件的连接接头。本发明创造通过将外接管路集中到分油盘上,解决了软管分油系统中软管过长导致发生缠绕和污染的问题,提高了分油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创造属于粮油及油脂化工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集中泵房管路集成分油系统。
背景技术
在粮油及油脂化工行业中,油品通过管道从储罐连接至泵房,使用泵房内油泵提供动力输送至车间加工,车间加工后回油至(半)成品罐。储罐数量远大于车间数量,无法做到专管专用,泵房内的储罐接口需使用软管或分油包连接至相应泵口处。现有技术的缺点:使用软管连接泵与储罐,拆卸时管道内压力未降压,软管崩开伤人;使用软管连接泵与储罐,软管切换时油品外泄,软管被污染,达不到食品安全要求;使用分油包连接泵与储罐,动态切换时确认繁琐,易发生混油事故;使用分油包连接泵与储罐,功能相对较单一,适合于油种和动态较少的罐区运行模式。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创造旨在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出一种集中泵房管路集成分油系统。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创造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集中泵房管路集成分油系统,包括泵房内设置的卧式分油盘、以及分油盘上设置的用于储油的储罐,所述储罐设置在分油盘的外围,储罐通过外接管路与分油盘外的供油设备连接;所述分油盘上设有油泵,油泵的进油端通过转接管件与储罐连接、出油端通过外接管路与泵房的出油设备连接;所述分油盘内设有预埋管件,预埋管件的两端设有用于连接转接管件的连接接头。
进一步的,所述预埋管件和转接管件均采用硬管。
进一步的,所述转接管件包括中部的中段管、以及中段管两端竖直设置的末端管,所述末端管的一端通过法兰与中段管连接,另一端设有与连接接头配合的连接部。
进一步的,所述转接管件根据中段管的连接数量分为短转接管件和长转接管件,所述储罐和油泵在分油盘上设有多个,邻近的储罐和油泵之间采用短转接管件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储罐与远离储罐的油泵采用长转接管件跨接。
进一步的,所述储罐通过采用短转接管件连接预埋管件的方式与远离储罐的油泵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短转接管件与预埋管件之间进行多次转接,短转接管件的一端与储罐连接,另一端与预埋管件的进油端连接,所述预埋管件的出油端通过短转接管件与油泵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预埋管件上设有用于控制预埋管件通断的开断阀门。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创造具有以下优势:
本发明创造通过将外接管路集中到分油盘上,解决了软管分油系统中软管过长导致发生缠绕和污染的问题,提高了分油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由于分油盘上的转接管件和预埋管件均为硬管可拆卸连接方式,所以通过将油料集中到分油盘上,再经分油盘实现分油,操作人员可以快速对分油管路进行拆装和切换,降低了操作人员操作难度,大大提高了分油系统的分油效率;并且预埋管件和转接管件连接后的紧固、密封性能良好,相比现有的软管连接,不仅安装维护更加方便,而且大大降低了油料泄露和污染的概率。
附图说明
构成本发明创造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创造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创造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创造,并不构成对本发明创造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创造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创造实施例中分油盘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嘉里粮油(天津)有限公司,未经嘉里粮油(天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9753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