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真空吸盘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1910497740.3 | 申请日: | 2019-06-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38872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17 |
发明(设计)人: | 黄国君;易钢杨;胡振华;叶民崇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圆梦精密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25J15/06 | 分类号: | B25J15/06 |
代理公司: | 深圳中一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414 | 代理人: | 翁唱玲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南***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真空吸盘 孔道 真空发生器 安装箱 真空孔 气道 驱动组件 吸附组件 安装座 驱动件 吸附孔 真空口 真空源 气路 真空管 加工设备 结构实现 真空传递 真空吸附 组件包括 两端部 避让 内开 内轴 连通 驱动 | ||
本发明属于真空吸附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真空吸盘设备。该设备包括安装箱、吸附组件、真空源组件和驱动组件;吸附组件包括开设有第一吸附孔和第一真空孔的第一真空吸盘,真空源组件包括第一真空发生器和安装座,安装座内开设有第一孔道,第一真空发生器的真空口与第一孔道相连通,驱动组件包括驱动件,驱动件的空心驱动内轴设置有第一气道,第一气道的两端部分别与第一真空孔和第一孔道相连通。第一真空发生器的真空口通过第一孔道、第一气道和第一真空孔与第一真空吸盘的吸附孔连通,即利用安装箱内既有的结构实现进行真空传递,无需设置额外的真空管,能够节省安装箱的内部空间,且气路无需避让安装箱的内部结构,气路更加顺畅。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真空吸附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真空吸盘设备。
背景技术
真空吸盘简称吸盘,是通过真空产生的内外压力差而进行工作的一种气动元件。生产中,中空吸盘常用于吸取和运送如膜片、贴片等工件;工作时,在吸盘进气口处施加负压,并在吸盘出气口产生吸力,从而达到吸附工件的目的。
现有技术中,常利用真空发生器对吸盘进气口施加负压,在具体的真空吸盘设备中,设置真空管连接真空发生器和吸盘的进气口,当真空吸盘设置有多个独立的吸盘结构时,往往需要设置多个真空管道与吸盘对应连接,同时,真空管的布设还需要避让设备内部的其他结构,这样,真空管在设备内部缠绕布设,布设难度较大、导致设备内部结构更加复杂,并且,真空管缠绕弯折也会导致真空的损失和管件的磨损破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真空吸盘设备,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真空吸盘设备内真空管布设难度大且易造成真空损失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真空吸盘设备,其包括安装箱、安装于安装箱外并能够相对安装箱往复运动的吸附组件、及安装于安装箱内的真空源组件和驱动组件;
吸附组件包括用于吸附工件的第一真空吸盘,第一真空吸盘上开设有若干第一吸附孔和至少一个连通各第一吸附孔的第一真空孔;
真空源组件包括第一真空发生器和用于固定第一真空发生器的安装座,第一真空发生器固定于安装座上,安装座内开设有用于供气流穿行的第一孔道,第一真空发生器的真空口与第一孔道相连通;
驱动组件包括用于驱动吸附组件相对安装箱往复运动的驱动件,驱动件包括与第一真空吸盘驱动连接的空心驱动内轴,空心驱动内轴设置有第一气道,第一气道相对的两端部分别与第一真空孔和第一孔道相连通。
进一步地,吸附组件还包括用于吸附工件的第二真空吸盘,第二真空吸盘上开设有若干第二吸附孔和至少一个连通各第二吸附孔的第二真空孔;
真空源组件还包括固定于安装座上的第二真空发生器,安装座内还开设有第二孔道,第二真空发生器的真空口与第二孔道相连通;
驱动件还包括套设于空心驱动内轴外并与第二真空吸盘驱动连接的空心驱动外轴,空心驱动外轴的内壁与空心驱动内轴的外壁共同围设形成第二气道,第二气道相对的两端部分别与第二真空孔和第二孔道相连通。
进一步地,第一真空发生器和第二真空发生器安装于安装座相对的两侧部,第一孔道和第二孔道分别从安装座的相对的两侧部延伸至安装座的中间部位;
空心驱动内轴具有相对设置且贯通第一气道的第一开口端和第二开口端,空心驱动内轴的第一开口端从安装座的中心部位插入安装座内并与第一孔道远离第一真空发生器的端部相连,空心驱动内轴的第二开口端与第一真空孔相连;
空心驱动外轴具有相对设置且贯通第二气道的第一开口端和第二开口端,空心驱动外轴的第一开口端从安装座的中心部位插入安装座内并与第二孔道远离第二真空发生器的端部相连,空心驱动外轴的第二开口端与第二真空孔相连。
进一步地,驱动组件还包括第一转换件,安装座的中心位置处开设有转换连接孔,第一转换件嵌装于转换连接孔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圆梦精密技术研究院,未经深圳市圆梦精密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9774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