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高速射流的爆轰激励系统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497759.8 | 申请日: | 2019-06-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2094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9 |
发明(设计)人: | 张博;刘洪;代廷楷;程俊;李元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5/54 | 分类号: | G01N25/54;G01H9/00;G01L23/00;G01M3/28 |
代理公司: | 上海智信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2 | 代理人: | 邓琪 |
地址: | 20024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高速 射流 激励 系统 方法 | ||
1.一种基于高速射流的爆轰激励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激波管(1),该激波管(1)上设有多个开孔,并通过这些开孔沿激波管(1)的长度方向依次与试验混合气体系统(5)、数据采集系统(2)和射流控制系统(3)配合安装,且该激波管(1)的末端设有点火系统;所述数据采集系统(2)包括等间隔地插设于激波管(1)的所述开孔的多个光纤传感器(21)和多个冲击波探针(22),射流控制系统(3)和点火系统(4)均与一控制面板(6)相连;
所述射流控制系统(3)包括插设于激波管(1)的所述开孔的单向阀(31)、与单向阀(31)相连通的电磁阀(32)以及与电磁阀(32)连通的储气罐(33);装有高压惰性气体的气瓶(53)通过气体混合控制器(54)与所述储气罐(33)相连;
所述光纤传感器(21)的数量多于冲击波探针(22)的数量,每个冲击波探针(22)均与其中一个光纤传感器(21)在沿激波管(1)的长度方向上彼此对应;所述光纤传感器(21)与一光电转化装置(23)相连,所述冲击波探针(22)与一压电信号转化装置(24)相连,且该光电转化装置(23)和压电信号转化装置(24)均与一示波器(25)相连;
光纤传感器(21)的采集结果与冲击波探针(22)所测得的结果用于进行比较,确认在混合气体能够爆轰的条件下,冲击波探针(22)的信号和对应的光纤探头(21)的信号同时出现,而对于爆燃情况,来自光纤传感器(21)的信号比来自对应的冲击波探针(22)的信号慢,以验证数据采集的可靠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高速射流的爆轰激励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采集系统(2)还包括一压力传感器(26)。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高速射流的爆轰激励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试验混合气体系统(5)包括两个分别插设于激波管(1)的所述开孔的进出气口(51)、一真空泵(52)、多个气瓶(53)以及与进出气口(51)、真空泵(52)和气瓶(53)均相连的气体混合控制器(54),气体混合控制器(54)包括分别与进出气口(51)、真空泵(52)和气瓶(53)相连的多个阀门和管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高速射流的爆轰激励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瓶(53)的数量为4个,所述的4个气瓶(53)分别装有燃料、氧气、可燃气体和高压惰性气体。
5.一种基于高速射流的爆轰激励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步骤S1:提供一基于高速射流的爆轰激励系统,其包括激波管(1),该激波管(1)上设有多个开孔,并通过这些开孔沿激波管(1)的长度方向依次与试验混合气体系统(5)、数据采集系统(2)和射流控制系统(3)配合安装,且该激波管(1)的末端设有点火系统;所述数据采集系统(2)包括等间隔地插设于激波管(1)的所述开孔的多个光纤传感器(21)和多个冲击波探针(22),射流控制系统(3)和点火系统(4)均与一控制面板(6)相连;所述射流控制系统(3)包括插设于激波管(1)的所述开孔的单向阀(31)、与单向阀(31)相连通的电磁阀(32)以及与电磁阀(32)连通的储气罐(33);装有高压惰性气体的气瓶(53)通过气体混合控制器(54)与所述储气罐(33)相连;
所述光纤传感器(21)的数量多于冲击波探针(22)的数量,每个冲击波探针(22)均与其中一个光纤传感器(21)在沿激波管(1)的长度方向上彼此对应;所述光纤传感器(21)与一光电转化装置(23)相连,所述冲击波探针(22)与一压电信号转化装置(24)相连,且该光电转化装置(23)和压电信号转化装置(24)均与一示波器(25)相连;
步骤S2:采用试验混合气体系统(5)向所述激波管(1)内注入可燃气体;
步骤S3:采用所述控制面板(6)触发射流控制系统(3),以形成高速射流;再间隔一段时间,采用所述控制面板(6)触发点火系统(4),以在驱动管体内形成爆轰波;同时,采用数据采集系统(2)采集和储存数据;将光纤传感器(21)的采集结果与冲击波探针(22)所测得的结果进行比较,确认在混合气体能够爆轰的条件下,冲击波探针(22)的信号和对应的光纤探头(21)的信号同时出现,而对于爆燃情况,来自光纤传感器(21)的信号比来自对应的冲击波探针(22)的信号慢,以验证数据采集的可靠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交通大学,未经上海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97759.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