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铜离子导向铝基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910498927.5 | 申请日: | 2019-06-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0443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11 |
发明(设计)人: | 庞欢;刘春森;谷超男;彭钰 | 申请(专利权)人: | 扬州大学;郑州轻工业学院 |
主分类号: | C07C51/41 | 分类号: | C07C51/41;C07C63/307;G01N27/327 |
代理公司: | 南京利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256 | 代理人: | 王茹;王锋 |
地址: | 225000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离子 导向 基金 有机 框架 材料 制备 方法 应用 | ||
1.铜离子导向铝基金属-有机框架材料于非诊断非治疗目的的甲胎蛋白检测领域中的应用,所述铜离子导向铝基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具有规则的十八面体形状和均一的尺寸,尺寸为0.8~10 μm,所述铜离子导向铝基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
使包含配体、铝离子、铜离子和溶剂的均匀混合反应体系于150℃~250℃反应1~3天,获得铜离子导向铝基金属-有机框架材料;
其中,所述配体、铝离子与铜离子的摩尔比为5:(1-5):m,其中,0<m≤4,所述配体为均苯三酸,所述溶剂为体积比为1:1~9:1的水与醇,所述醇选自甲醇、乙醇、异丙醇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铝离子来源于九水硝酸铝。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铜离子来源于三水硝酸铜。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还包括:在所述反应完成后,在真空环境中对所获反应产物进行烘干,获得铜离子导向铝基金属-有机框架材料,所述烘干的温度为50~80℃,时间为6~48h。
5.一种甲胎蛋白电化学适体传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极基体;
固定于所述电极基体表面的铜离子导向铝基金属-有机框架材料,以及修饰于所述铜离子导向铝基金属-有机框架材料表面的甲胎蛋白适体链,所述的甲胎蛋白适体链具有SEQID NO:1所示的核酸序列;
所述铜离子导向铝基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具有规则的十八面体形状和均一的尺寸,尺寸为0.8~10 μm,所述铜离子导向铝基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
使包含配体、铝离子、铜离子和溶剂的均匀混合反应体系于150℃~250℃反应1~3天,获得铜离子导向铝基金属-有机框架材料;
其中,所述配体、铝离子与铜离子的摩尔比为5:(1-5):m,其中,0<m≤4,所述配体为均苯三酸,所述溶剂为体积比为1:1~9:1的水与醇,所述醇选自甲醇、乙醇、异丙醇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甲胎蛋白电化学适体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基体为金电极。
7.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甲胎蛋白电化学适体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提供包含铜离子导向铝基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的分散液;
将所述分散液施加于电极基体表面并干燥,以及,
以包含甲胎蛋白适体链的溶液浸润固定于所述电极基体表面的铜离子导向铝基金属-有机框架材料,使甲胎蛋白体适体链修饰于所述铜离子导向铝基金属-有机框架材料上,形成所述甲胎蛋白电化学适体传感器;所述的甲胎蛋白适体链具有SEQ ID NO:1所示的核酸序列;
其中,所述铜离子导向铝基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具有规则的十八面体形状和均一的尺寸,尺寸为0.8~10 μm,所述铜离子导向铝基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
使包含配体、铝离子、铜离子和溶剂的均匀混合反应体系于150℃~250℃反应1~3天,获得铜离子导向铝基金属-有机框架材料;
其中,所述配体、铝离子与铜离子的摩尔比为5:(1-5):m,其中,0<m≤4,所述配体为均苯三酸,所述溶剂为体积比为1:1~9:1的水与醇,所述醇选自甲醇、乙醇、异丙醇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
8.一种非诊断非治疗目的的甲胎蛋白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提供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甲胎蛋白电化学适体传感器;
将所述甲胎蛋白电化学适体传感器置于可能含有甲胎蛋白的待测液体中浸泡处理后作为三电极体系中的工作电极进行电化学测试,进而实现对待测液体中甲胎蛋白的检测。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非诊断非治疗目的的甲胎蛋白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化学测试的方法选自电化学阻抗谱法或循环伏安法。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非诊断非治疗目的的甲胎蛋白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三电极体系中的参比电极为Ag/AgCl电极,对电极为铂电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扬州大学;郑州轻工业学院,未经扬州大学;郑州轻工业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98927.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3,4-二氟-2-甲基苯甲酸的合成方法
- 下一篇:一种硬脂酸盐的制备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