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废钢轧制油回收利用并制备脱硫剂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499870.0 | 申请日: | 2019-06-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9328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03 |
发明(设计)人: | 夏明桂;方派;夏王哲;周玉清;王琦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纺织大学;湖北澳稀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81 | 分类号: | B01D53/81;B01D53/52;B01D53/48;C10G53/10;C10G67/08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严政 |
地址: | 43020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轧制 金属氧化物 油回收 废钢 制备脱硫剂 混合接触 混合物料 含盐水 环保技术领域 配制成水溶液 粘合剂 固相物料 固液分离 冷却结晶 分离油 脱硫剂 无机酸 增强剂 氧化物 出铁 可选 硫容 造粒 脱水 | ||
本发明涉及环保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废钢轧制油回收利用并制备脱硫剂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废钢轧制油与无机酸混合,分离油相和含盐水相;(2)将含盐水相冷却结晶,分离出铁盐,并配制成水溶液;(3)将步骤(2)所得水溶液与部分金属氧化物混合接触;(4)将步骤(3)所得混合物料与剩余部分金属氧化物混合接触;(5)将步骤(4)所得混合物料进行固液分离,并将分离所得固相进一步脱水至含水量为30‑50重量%;(6)可选地,将步骤(5)所得固相物料与粘合剂和增强剂混合、造粒;其中,金属氧化物为Zn、Mn、Mg、Ca的氧化物中的至少一种。本发明所述的方法实现了废轧制油回收利用并制得硫容较高的脱硫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环保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废钢轧制油回收利用并制备脱硫剂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在冶金工业中广泛使用轧制油,每年全国都有大量的废轧制油产生。多年来废轧制油的利用问题一直是企业生存发展的一大难题。大部分企业把废轧制油作为燃料油烧掉或当废油卖掉,不但污染环境,而且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
废轧制油类别很多,有废铝轧制油和废钢轧制油等。废钢轧制油的特点是固体铁含量高,含水、表面活性剂、油酸、油脂甚至矿物油等,分离难度大,特别是其中的铁颗粒粒度在几十到几百纳米之间,采用传统的方法如过滤、离心等手段只能在实验室完成,且时间长,分离量小,无法实现工业化分离,造成废钢轧制油只能作为危废进行焚烧。但废钢轧制油中含有大量的未变质的有效成分,如固相中铁粉质量含量达到95%以上,油相中有效成分质量含量达到90%以上,焚烧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CN105754706A、CN101665741A公开了两种再生废轧制油的方法,分别采用加碱、加絮凝剂的方法处理废轧制油,但只能处理固含量很低的乳液,对于固含量在10-40%半固体状态的废钢轧制油没有分离效果。
而在煤气、天然气、液化气、焦炉煤气等燃气以及低碳烃等工艺气体中通常含有一定量的无机硫(H2S)及有机硫(COS、CS2、RSH等)。含硫气体燃烧后产生的尾气进入大气将严重污染环境,而用于加工时可能导致催化剂中毒以及造成下游产品质量不合格。故脱硫在气体净化中具有重要作用。铁基脱硫剂由于其取料低廉,硫容高而被广泛应用于常温干法脱硫,该类型脱硫剂主要以铁氧化物作为脱硫剂的活性物质,所述铁氧化物主要有羟基氧化铁和氧化铁。
将废钢轧制油进行资源化处理,将其中的固相中铁粉转化为化工原料,进而用于制备脱硫剂;将油相进一步资源化利用,实现了将危废废钢轧制油变废为宝,既可产生经济效益,也能产生社会效益。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的处理废钢轧制油的方法只能处理固含量很低的乳液,对于固含量在10-40%半固体状态的废钢轧制油没有分离效果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废钢轧制油回收利用并制备脱硫剂的方法,该方法工艺简单,将废钢轧制油中固相铁粉回收利用,用于制备脱硫剂,从而实现将危废废钢轧制油变废为宝。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废钢轧制油回收利用并制备脱硫剂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废钢轧制油与无机酸混合反应,并将反应所得混合物分层,分离出油相和含盐水相;
(2)将所述含盐水相冷却结晶,分离出铁盐,并将铁盐配制成水溶液;
(3)将步骤(2)所得水溶液与部分金属氧化物混合接触;
(4)将步骤(3)所得混合物料与剩余部分金属氧化物混合接触;
(5)将步骤(4)所得混合物料进行固液分离,并将分离所得固相进一步脱水至含水量为30-50重量%;
(6)可选地,将步骤(5)所得的固相物料与粘合剂和活性增强剂混合、造粒;
其中,所述金属氧化物为Zn、Mn、Mg、Ca的氧化物中的至少一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纺织大学;湖北澳稀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武汉纺织大学;湖北澳稀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9987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工业氨法脱硫除尘一体化系统
- 下一篇:一种锅炉废烟气处理系统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