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小直径棒状电极的电火花切割桌面机床在审
申请号: | 201910499928.1 | 申请日: | 2019-06-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02842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09 |
发明(设计)人: | 邱明波;施涛;卢攀;邹尧;刘志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无锡研究院;江苏南航来创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H7/02 | 分类号: | B23H7/02;B23H11/00;B23H7/30 |
代理公司: | 上海宣宜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88 | 代理人: | 刘君 |
地址: | 214187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步进电机 控制盒 铝型材框架 连接板 碳刷 桌面 机床 电火花切割 脉冲电源 小直径棒 旋转电机 旋转夹头 铝型材 喷水板 平口钳 电极 水箱 水泵 棒状电极 外壳设计 运转 体积小 搬动 内置 | ||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小直径棒状电极的电火花切割桌面机床,它包括水箱、碳刷外壳、碳刷、旋转夹头、棒状电极、喷水板、旋转电机控制盒、脉冲电源、工件运转步进电机控制盒、步进电机、平口钳、水泵、铝型材框架以及连接板,旋转电机控制盒、旋转夹头、喷水板以及碳刷外壳设计在同一根铝型材上;铝型材框架底部有内置水泵的水箱;三个步进电机分别控制工件沿X轴、Y轴和Z轴方向的运行;控制Z轴方向的步进电机固定在一根铝型材上,其余两两用连接板连接;控制Y轴方向的步进电机与平口钳用连接板连接;铝型材框架背部及顶部有工件运转步进电机控制盒和脉冲电源盒。本发明的桌面机床体积小、质量小且可以随意搬动,易于根据需求随时随地进行实验。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机床设备,尤其是一种基于小直径棒状电极的电火花切割桌面机床,主要用于微小型工件的切割加工。
背景技术
现如今的线切割设备被广泛应用于加工行业中,有高速电火花线切割机床、中速电火花线切割机床和低速电火花线切割机床,可以切割不同形状的工件,能够根据不同维度的要求切割出一般机床不能加工的高精度的非标准件。其中机床的大小和性能,即所谓的性价比成为各行各业选择的标准。企业为了满足大规模生产的需求,他们有自己的加工工厂,所以选择了大型稳定性相对较高的线切割机床。而我们如果只是为了做实验或者某些需求而去切割一个工件,去实验室就显得特别麻烦,还有可能不会使用大型机床的复杂程序,一不小心就会发生断丝和系统故障等问题。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小直径棒状电极的电火花切割桌面机床,具有质量小、成本低、体积小和操作简单等优点,可以随时随地完成加工任务。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小直径棒状电极的电火花切割桌面机床,它包括水箱、碳刷外壳、碳刷、第一旋转夹头、棒状电极、喷水板、第二旋转夹头、旋转电机控制盒、脉冲电源、工件运转步进电机控制盒、第一连接板、第一步进电机、第二连接板、平口钳、第三连接板、第二步进电机、第三步进电机、水泵和铝型材框架,碳刷外壳、第一旋转夹头、喷水板、第二旋转夹头和旋转电机控制盒由下至上依次固定在铝型材框架一侧的同一根20×80mm铝型材上,第二旋转夹头、第一旋转夹头和碳刷夹住棒状电极,第二旋转夹头连接旋转电机,碳刷的后部有用来连接脉冲电源一极的两根电线,从而实现进电的功能;脉冲电源固定铝型材框架的顶部;水箱固定在铝型材框架的底部,水箱内固定有水泵,水泵通过水管与喷水板连接;工件运转步进电机控制盒固定在铝型材框架的背部,工件运转步进电机控制盒内有直流开关电源、M3S主板、显示器以及含DM320和DM420在内的驱动器,用来控制第一步进电机、第二步进电机和第三步进电机的运行;第一步进电机、第二步进电机和第三步进电机分别控制工件沿X轴、Y轴和Z轴三个方向的移动;第三步进电机固定在铝型材框架另一侧的中间铝型材上,第二步进电机与第三步进电机通过第三连接板连接,第一步进电机与第二步进电机通过第二连接板连接,第一步进电机与平口钳通过第一连接板连接,平口钳用来夹紧工件,平口钳连接脉冲电源的另一极,与碳刷连接的一极形成整个加工的开环放电控制。
进一步地,铝型材框架一侧的同一根20×80mm铝型材上固定有防水外壳,该防水外壳位于机床加工部位。
进一步地,碳刷外壳和碳刷均为两个,两个碳刷在两个碳刷外壳的挤压下夹紧棒状电极。
进一步地,第二旋转夹头为主动旋转;第一旋转夹头为从动旋转。
进一步地,铝型材框架采用非丝状材质。
进一步地,棒状电极为直径范围在0.3mm-3mm内的棒状电极。
进一步地,工件的大小范围在0.1mm的电极丝到200mm×200mm×50mm的金属板内。
进一步地,铝型材框架的大小范围在400mm×300mm×500mm内。
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无锡研究院;江苏南航来创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无锡研究院;江苏南航来创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9992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